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吕郑:西游心途 蜀韵新诠——评川剧小戏《西游·心途》
2025年07月29日 10:2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2025年6月17日,四川省第二十届戏剧小品(小戏)在达州市通川区巴山大剧院正式启幕。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带来的参赛作品《西游·心途》以其独特的呈现赢得现场一阵阵欢呼。作品改编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即“三打白骨精”),讲述唐僧师徒与白骨精在面对“真伪之辨”和“慈悲与杀生”等因观点不同产生的戏剧冲突。该作品运用川剧表演模式对原著进行创新叙事,借川剧赋能神话故事,探讨善恶认知的辩证关系和哲学命题。

  一、时代语境下的创新叙事

  《西游·心途》对原著《西游记》进行创新性叙事,将“三打”重复叙事中的进阶对抗转化为唐僧的顿悟过程,即面对白骨精的独白和孙悟空关于“菩提”的诘问,其背后彰显出的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民族自信的凝聚力,深刻诠释“两个结合”背后的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

  二、现代化川剧的表演模式

  《西游·心途》以“蜀戏冠天下”的表演范式,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国家一级演员文东(孙悟空扮演者)在诠释角色时,结合角色特质与时代审美,将川剧表演特色融入其中,例如在三打过程中再现川剧猴戏,在白骨精与化身以一人分饰多角实现;舞台的变换也不再依靠演员的上下场,而是借助光线之间的变换和演员的圆场来完成,运用光束切割来完成蒙太奇对话。这不仅在舞台意象的呈现上增加了现代化表达,更在内容和形式上为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感受。

  三、跨媒介叙事的审美意蕴

  《西游记》作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其跨媒介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成为改编典范,为众多文艺作品改编提供了理想蓝本。《西游·心途》也凸显出川剧的本土化特质,在语言上使用四川方言,通过现场演奏的打击乐和演员的唱腔的紧密结合,为观众带来听觉上美的享受;孙悟空的扮演者文东则以其武生功底和敏捷身手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展现了川剧“变脸”之外的武艺传统。

  《西游·心途》作为川剧小戏,以生动丰富的表演形式在舞台上实现了传统叙事程式的现代突破。该剧通过经典创新再现的模式,注重观众需求,激活经典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展现出“安逸四川戏聚通川”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吕郑)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