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秦立炫:评小音乐剧《石破天惊》
2025年07月30日 12: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记忆中的精神丰碑,新时代的舞台思政——评小音乐剧《石破天惊》

  2025年6月20日,由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文化馆打造的小音乐剧《石破天惊》在巴山大剧院上演。一部以“红军刻标语”为主题的音乐剧,用生动的表演和感人的情节,带我们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

  一、岁月回溯:革命标语里的初心印记

  音乐剧一开始,舞台上一位老爷爷正出神地看着雕塑,小孙女好奇地凑过来问他在看什么。老爷爷笑着说,自己在和红军老战士“聊天”,他们是爷爷的爷爷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这时,看向大屏幕上两座雄伟的大山,右边写着“赤化全川”,左边刻着“平分土地”。老爷爷缓缓讲述,在1932年12月18日的夜晚,巴山的宁静被枪声打破。当时,老爷爷的爷爷“山娃子”是红军宣传队的一员,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在山上刻下这些革命标语。

  舞台上,演员们生动地还原了红军刻标语的场景。他们一边唱着“穷人的心中燃烈火,跟着红军把身翻”“打土豪,分田地,幸福生活在眼前”的山歌,一边奋力工作。尽管红云崖地势又高又险,还得时刻提防敌人来破坏,但战士们越干越有劲,他们一心想把革命的标语刻在山上,让更多人看到。

  二、信念坚守:革命标语下的斗争画卷

  不一会,舞台的气氛瞬间变得紧绷起来,两个反动派鬼鬼祟祟地来到山崖边,想要毁掉红军标语,当他们凑近一看——原本小小的字迹竟然刻得越来越大,红军的壮举让他们心里一震,于是准备转向毁掉小标语,正当这时,埋伏在暗处的红军战士迅速出击,将其抓获。这一幕也不免让观众明白,这些刻在石头里的标语,早已经成为老百姓心中革命信念的象征,绝对不允许有半点被破坏。

  紧接着,红军接到新任务:要在另一座更险峻的山峰上,刻下“平分土地”四个大字。舞台上,演员们手持凿子、铁锤,每一个挥臂、每一次敲击都充满着力量。他们弓着身子在岩壁上艰难移动,汗水顺着脸颊滚落,把刻字的艰辛展现得实实在在。年轻的山娃子更是铆足了劲,眼神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这时队长走过来,承诺刻完标语给山娃子取一个正式名字,这句承诺不仅让山娃子干劲更足,也让观众看到了革命队伍里的温暖情谊。

  三、风雨淬炼:革命标语前的精神丰碑

  群众演员们一刻也没闲着,他们挥舞着手臂,齐声高喊“赤化全川,平分土地”。口号声一声高过一声,仿佛能穿透舞台,让人真切感受到革命理想带来的强大力量以及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时,突然下起了暴雨,在这种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他们刻标语实在艰辛,队长在暴雨中不小心滚下了山,红军战士们在巨大的悲愤中仍然要坚持把标语刻完,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大声唱着“跟着红军,跟着党,把这个石头变个样”。这一句句歌词,唱出了他们对革命的忠诚,也让台下的观众感受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始终坚守信念,要把革命的标语刻在山上,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四、薪火相传:革命标语中的精神续写

  从革命岁月走到今天,红军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就像一粒种子,在先辈们的守护下破土生长,又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中传递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这部音乐剧把红军刻标语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舞台上,演员们的表演特别真实,让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也明白了红色精神传承的重要性。看剧的时候,激昂的歌声、震撼的画面,让人看得入迷。这不仅是一场好看的演出,更像一堂生动的课,敲打我们的心灵。(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生秦立炫,指导教师李明)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