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成妇儿救治一例感染鹦鹉热孕妇 竟是“手养鸟”惹的祸
2025年08月20日 14:5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0日电 (王欢 冯博)8月初的一天,凌晨3点,救护车载着37岁的孕妈小梅(化名)在夜色中向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急奔而去。

  作为一名刚怀孕7周的孕妇,此时小梅已经出现不明原因反复发烧4天,最高烧到40℃,还伴有寒战、咳嗽、白痰、眩晕等症状,拍片还发现她的肺部感染严重,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白肺”。

右肺大面积“白肺”。成妇儿供图

  在最初就诊的医院,小梅已经把几乎所有相关的常规检查做了一遍,也进行了抗菌、抗流感治疗,都收效甚微,病情仍然在不断加重,全家人都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连夜转院到成妇儿,立即被送入ICU(重症监护室)治疗。

  “抽丝剥茧”搜寻感染源

  做了两次“病原体DNA”才抓住病因

  入院后,小梅已出现严重低氧血症,胸部CT显示双肺大面积"白肺"伴胸腔积液,情况已经十分危急。

  一开始,ICU团队对小梅的治疗也毫无头绪,因为她的新冠病毒、甲乙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常规、痰培养也未发现典型细菌感染证据,真菌、结核、肺栓塞等可能性也逐一排除。

  主管医生、成妇儿ICU副主任医师胡正昌还安排小梅做了一次血液tNGS(病原体基因组测序),一次性排查了300多种病原体,仍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

  眼见着小梅病情越来越严重,剧烈头痛、呕吐、“白肺”面积持续增大、胸腔积液增多,而且已经开始出现肝损伤,离威胁生命的重症只有一步之遥,ICU迅速为她召集了呼吸、药学、放射、重症产科等全院多学科专家会诊。

汪俊进入ICU查看患者并问病史。成妇儿供图

  “要么是其他全身因素引起的肺炎表现,要么就是感染了某种更为罕见的病原体。”前来会诊的成妇儿呼吸科主任医师汪俊认为,“要排查特殊的呼吸道病原体,询问病史非常重要。”

  在查看了所有病历资料后,汪俊专门来到病床边观察小梅的症状,并跟她事无巨细地聊了半个多小时:最近家里有人出现类似症状吗?家里人得过什么严重疾病吗?最近接触过什么动植物吗?……

  小梅说,最近家里人一切都好,但回答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汪俊的注意:近20天前,她在朋友圈中刷到有一家宠物店在出售一种可爱的“手养鹦鹉”,毛茸茸的颜色鲜艳,且只有手掌大小,可以抓在手中把玩、亲近。她十分动心,网购了一只回家,小鸟一开始看着很活泼健康,但没几天突然死了,小梅以为是自己喂养不当,也没有放在心上。

  听到这里,一个关键词立即在汪俊脑中浮现:难道是“鹦鹉热”?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为“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寄生在鸟类体内,像鹦鹉、金丝雀、鸽子、鸡、鸭等都可能携带。

  人感染鹦鹉热十分少见,就连作为从医32年的呼吸科专家,汪俊也之前没有接触过鹦鹉热患者,但从病史、症状再结合前期病原体排查结果来看,这一可能性确实很高。

  汪俊当机立断提出:应该做一个肺泡灌洗,取灌洗液再次针对鹦鹉热做tNGS进行专门排查,比血液tNGS更直接。

  肺泡灌洗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将生理盐水送入肺泡灌洗并取出,属于侵入性检查。小梅呕吐症状严重,无法耐受全麻,麻醉医师为小梅做了呼吸道局麻,这就对操作医师的“手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患者接受肺泡灌洗术。成妇儿供图

  汪俊率领的呼吸科团队仅花了5分钟就完成了左右两肺的下镜、探查、灌洗、抽吸等操作,肺泡灌洗术顺利完成。

  术后,灌洗液样本迅速被送到实验室,结果很快传来:果然检出鹦鹉热衣原体“信号强度高”——她患上的正是鹦鹉热!

  治疗团队迅速根据结果调整了治疗方案,足程使用了对因抗生素‌,果然小梅病情有了明显起色,仅仅三天后肺部病灶就吸收超70%,氧合指数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减轻了。从ICU转出几天后,小梅顺利康复出院了。

  “太惊险了!幸好及时确诊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汪俊介绍,孕妇感染鹦鹉热后可能引发呼吸衰竭、肝功能不全等危险情况,还可能影响胎儿,导致宫内窘迫、胎儿发育迟缓甚至流产,根据国内外文献记载,由于病例少、诊断难,胎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可达到94%和6.3%。

  虽然转危为安,但由于前期在外院治疗期间迟迟没有明确病原体,高烧了多日,小梅和家人经过深思熟虑,还是放弃了早孕的胎儿。小梅在这一胎之前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如果将来和孩子还有缘分的话,我会调养好身体,再好好地迎接Ta的到来,”小梅说。

  专家提醒:

  孕妇属于低免疫力人群

  与动物接触应谨慎

  “怀孕后的激素变化,会对孕妈妈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孕妇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所以孕妈妈要更注意生活环境的卫生,”汪俊提醒,家中的宠物、社区环境中的动物等有可能携带一些病原体、寄生虫,孕妈妈接触后,致病风险的确比一般人群会大一些。

  他强调,这并不是说怀孕就一定要抛弃家里的宠物,但家有孕妇,除了宠物应该做好防疫接种和相关检疫之外,还建议孕妇应该避免直接与动物、特别是动物的体液直接接触,例如不要接触宠物的粪便、不要让宠物舔舐、不要让宠物抓伤等,日常对宠物的上述照顾可由家中其他人代劳。

  “像手养鹦鹉这种饲养方式,就是孕妈妈应该避免的,”除了狂犬病、鹦鹉热这样的传染性疾病以外,动物本身还可能携带一些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链球菌、真菌、曲霉菌等,对母婴都有害。

  汪俊还提醒,接触动物后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若宠物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差等异常,或自身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且近期接触过鸟类,务必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

  科普时间:

  鹦鹉热其实不仅仅是鹦鹉才有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当人接触到被感染的鸟类,或者它们的分泌物、排泄物时,就有可能被感染。但鹦鹉热“人传人”极为罕见。

  人感染鹦鹉热后,潜伏期通常为1-2周,最长可达45天。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影响肺部,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与普通感冒或流感相似,容易被忽视。

  常见症状包括:

  发热、寒战:可能突然出现高烧,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伴有寒战。

  肌肉酸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颈及背部肌肉疼痛显著,患者常感到极度乏力,精神萎靡。

  干咳: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肺炎,出现咳嗽加重、咳痰等症状。

  胃肠道反应: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严重时累及肺外器官:病情严重时,可累及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引发心肌炎、心内膜炎、肝炎、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失眠、嗜睡、谵妄等神经精神症状。(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