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30日电 (单鹏)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29日在成都开幕。作为官方重要配套活动,“智问下半场——2025汽车先锋思享荟”同日下午举行。
当前,汽车行业电动化进入平缓期,智能化步入深水区。法规升级为智能技术落地扫清壁垒,AI大模型加速渗透到研发、制造、产品及服务全链条,L3级自动驾驶与Robotaxi进入商业化冲刺阶段。在此背景下,行业变革的深度、竞争的主战场、前路最大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可持续能力的构建,都成为论坛集中探讨的议题。

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商会会长王侠在致辞中谈道,汽车产业“拐点”不可逆,这一拐点意味着销量的高增长向低增长的转变;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是产业成熟的标志。智能化是“下半场”公认的最重要的增量动力源。
“可喜的是,质变已初见成果:2024年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7万余件,居全球首位,混动、纯电、燃料电池领域专利全球占比超六成;新能源技术大类专利授权量全球前十中,中国车企占据五席。我们正把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标准话语权。”王侠表示,要像拥抱新技术革命一样拥抱低增长,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指出,人工智能正推动智能驾驶迎来新突破。具身智能让大模型能够统一处理视觉、语言和驾驶策略信号,在复杂路况中做出更智能、自适应的决策。下一步需汇聚海量高质量驾驶数据,并借助语言模型与双系统架构,进一步提升大模型性能。
“汽车智能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岚图汽车CEO卢放强调,智能化不仅是功能叠加,更在系统性地重塑产品形态、营销模式、组织体系和产业生态。
一汽奥迪销售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表示,智能车“下半场”已延伸至燃油车,一汽奥迪已与中国头部科技企业在智能驾驶、语音交互、车载算力与软件生态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未来,一汽奥迪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在产品、技术和销售模式上持续创新转型。”
本次活动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指导,成都国际车展组委会、《汽车观察》联合主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