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宜宾珙县:“中国好人”引领风尚 文明实践浸润心田
2025年09月26日 14:0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6日电(吴平华 万治员)近日,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揭晓,宜宾珙县曹营镇村民袁怀玉凭借20余年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荣登榜单。作为曹营镇深化文明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成果,袁怀玉的故事不仅成为当地乡风文明的鲜活注脚,更通过“选树榜样、文化滋养、治理新风”三位一体举措,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让文明实践真正浸润群众心田。

“文旅杯”村民入场。万治员摄

  选树价值标杆 “身边好人”成为风尚引领者

  袁怀玉的孝老爱亲故事始于20多年前:兄弟离世、弟媳出走,她毅然抚养侄儿侄女;丈夫病逝、婆婆瘫痪,她起早贪黑独自撑起家庭,用朴实行动诠释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乡邻眼中的“精神丰碑”。

  袁怀玉能从基层走向全国榜样,离不开曹营镇系统化选树机制。该镇依托县级“珙州好人”选树契机,探索“村民推举、乡贤调研、村级研判、乡镇复核”四位一体模式,构建“发现好人、宣传好人、学习好人”长效机制,挖掘基层默默无闻的先进典型。“我们要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让道德力量照亮社会风尚。”曹营镇党委书记王伟说。

  榜样力量迅速转化为实践行动:今年暑期,“返家乡”“逐梦计划”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名人数较往年增长50%,返乡大学生主动走进文明实践站,依托“童伴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剪纸、课业辅导等服务;“7·9”洪灾中,村民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安置点、清淤一线,守望相助的“曹营力量”熠熠生辉。

  深化文化滋养 “特色活动”激活文明实践

  曹营镇以“文旅杯”系列赛事为抓手,融合“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农耕农趣,设置挑担接力、扭扁担等趣味项目,结合立秋开展文化展示,让传统民俗“活”起来。截至2025年,“文旅杯”已举办四届,第四届吸引参赛者逾300人、观赛人次突破3000,成为凝聚乡情的“黏合剂”。“学生和家长运动热情高涨,学校运动社团报名火爆,‘文旅杯’带动效应明显。”曹营镇中心小学校长周世坤说。

  此外,元宵舞龙巡游中,老年协会守护传统民俗;重大节庆文艺汇演里,村民用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村级实践站院坝里,广场舞队带领邻里排练;农家书屋里,村民分享读书心得……一支支“土生土长”的文化队伍,让文明新风潜移默化融入日常。

  培育治理新风 “破立并举”涵养文明乡风

  针对民风攀比、人情负担重等问题,曹营镇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治理关键。依托1个实践所、10个实践站,建立红白理事会,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老乡贤为核心的“文明新风”志愿服务队,既是“宣传员”(上门讲解政策),也是“服务员”(协助操办红白事)、“监督员”(规范办酒行为)。

  同时,借鉴试点经验,将40余条群众意见融入村规民约,明确“婚丧嫁娶简办、抵制高价彩礼”等内容;实施村民、党员、公职人员三类人群台账管理,全覆盖签订《尚俭戒奢承诺书》,党员、公职人员带头示范,村民签署率超95%。

  数据显示,移风易俗开展以来,“乔迁酒”“升学宴”有效遏制,丧事简办率提升至90%以上,群众“人情债”负担明显减轻,“好人有好报、德者有所得”的价值导向更加深入人心。

  下一步,曹营镇将继续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推动工作走深走实,着力打造“社风淳朴、环境优美、精神饱满”的和美宜居生态文旅曹营,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