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6日电 “轰隆隆——”金秋十月,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汉姜万亩稻油示范区的田野里,收割机引擎声奏响丰收序曲。金黄稻穗被卷入机身,颗粒归仓的沙沙声中,成都市陌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快步走在田埂上,随手抓起一把新谷搓开,笑意满溢:“相比去年,今年亩产预计增收100斤!眼下1200亩优质稻正加紧收割,10月中旬就能全部收完,又是一个好年成!”

连片稻田如金色海洋,微风拂过,稻浪层层叠叠涌向天际。这方孕育丰收的土地,正是红光街道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战场——从夯实农业根基到激活产业活力,从壮大集体经济到擦亮文旅名片,红光街道以汉姜万亩稻油示范区为支点,让乡村沃土结出“丰收果”、开出“幸福花”。
“以前种稻靠天、管理靠眼,现在田里装了‘智慧大脑’,省心又高产!”在红光街道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户王师傅指着田边的物联网设备介绍。作为街道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样板,这里不仅完成3400亩农田提质改造,还建成1000亩智慧农业核心区及白云蒜菇大棚等6个配套项目,配备农情监测、物联网及无人农机等设备100余台(套),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全流程可精准调控。
依托“数农融合”发展模式,红光街道在示范区内规模化推广“稻油”“稻蒜”高效粮经复合种植,建成2000亩稻蒜轮作农业基地、3000亩稻油生产基地,农业规模化率达96.4%。今年,街道粮食种植面积从2022年的2778亩跃升至10000亩以上,昔日零散地块变身“吨粮田”。更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联合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在示范区开展无人农场试点,智能农机穿梭田间的场景,成了红光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春天来这里看油菜花,秋天看稻浪,周末带娃来体验农耕,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家住成都市区的游客刘女士,是红光街道蝴蝶村的“常客”。借势省级先行片区建设与成都影视城辐射效应,红光街道以汉姜万亩稻油示范区为核心,串联徐堰河绿道、蝴蝶村林盘、白云蒜菇基地等资源,打造“春看菜花、冬赏暖阳”的特色旅游路线。
今年以来,在蝴蝶村举办的第三届汉姜菜花节、花神文化周等活动,吸引游客约40万人次;街道紧抓汉姜村获评全国五星级乡村休闲农业精品点位契机,联合乡村振兴公司编制产业整体策划方案,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构建“农业+文化+旅游+婚庆”多元业态体系。今年以来,百合亭婚恋中心已为1630对新人办理婚姻登记,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星月堂婚宴中心预计10月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已收到50余场预订,销售收入400万元。稻田边的“浪漫经济”,让红光街道的乡村不仅有“粮香”,更有“烟火气”。
“现在就在村里上班,每月收入也有了,还能照顾家里娃娃和老年人,比在外头打工强多了!”红光街道白云村村民陈大姐的话,道出了当地村民的幸福心声。为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红光街道坚持“抱团发展、连片开发”,指导组建成都重兴聚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都汉康劳务有限公司等市场化运营主体,探索村园联动、村企合作模式,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中心加快建设,“云享农场”“有点田”等3个共享生态农场开门迎客......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红光街道用壮大集体经济的实际行动,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