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南部县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历史可触可感
2025年09月30日 15:3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30日电 (白刚)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嘉陵江薄雾未散,长坪山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的石板路已被晨光染成暖金。100余名师生、党员干部与志愿者齐聚于此,由南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局主办,县文物保护所承办,南部县党史研究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办的“明月照长征·革命文物故事会”,正让沉睡的文物“走”下展柜,让红色记忆在秋日里鲜活重生。

活动现场。白刚 摄

  “脚下青石板印过红军草鞋,展柜里缺芯的马灯,曾照亮游击队员夜行军的路。”当日上午,随着讲解员引导,队伍沿红军街前行,“参观—讲述—互动”层层递进。玻璃展柜内,锈迹梭镖仍透凌厉,泛黄盐税票字迹模糊,这些展品不是冰冷物件,而是串联起时光的“钥匙”。

  南部县升保起义红色文化研究协会会长雍晓阳声情并茂,指着复刻的起义计划书回忆,台下小学生攥紧拳头,眼中满是崇敬。

  南部县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程小波补充:“南部是川陕苏区重要部分,还走出三支红军队伍。巴中川陕苏区烈士碑林中,1760名南部英烈的名字至今清晰,他们用生命铺就革命路,这份牺牲值得永远铭记。”

  当故事转到“隐蔽战线尖刀”李鸣珂,南部县红研会会长李飞手持老照片,现场瞬间安静。“他曾用身体护党的文件,后来在上海、四川以商人身份做地下工作,保卫中央机关。”李飞声音哽咽,“他赴任红六军军长前,为除叛徒易觉先被捕,次日在重庆朝天门就义,31岁的他高呼‘共产党万岁’,临刑还向群众讲革命真理。”

  “抗战期间,南部用算盘算‘国家账本’,用独轮车推民族希望。”南部县文物保护所所长白刚带来《“1936-1945”川北小城抗战账本》。他指着“毁家纾难”红印地契,讲定水寺村民何伯超捐40亩祖田的故事:“他说‘田没了能再种,国家没了就成亡国奴’。还有妇女熔银镯做‘抗日铜元’,放牛娃送布鞋——这些细节,比数字更显南部人‘每7个青年1人出征’的担当。”

  与会者将心愿写在彩笺上,贴满“明月寄语”墙:“守护红色盐井”“让文物说话”“愿嘉陵江记得英烈”……风拂过,彩笺如微缩五星红旗飘扬,映着天边明月。

  “明月照长征,照过去也照未来。”南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陶丽君说,该县将持续深挖红色资源,把“革命文物故事会”打造成常态化“行走的思政课”,让嘉陵江畔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