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四川新闻网

成都:多元演出让市民游客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乐趣
2025年10月07日 09:5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祝欢

  这个假期,成都的演艺市场不缺话题——10月4日,凤凰山体育馆,郭富城“ICONIC”世界巡回演唱会首站演出在此上演,劲歌热舞活力四射,“舞王”魅力不可阻挡。同日,东安湖体育公园,李玉刚“幻·国潮”巡回演唱会在此亮相,融入“幻境”与“新国风”等元素,展现国潮音乐魅力。

  10月5日,第31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阿鲲音乐宇宙》登陆东区超现场,《哪吒》《流浪地球》爆款配乐让所有人为之一振。

  10月6日,成都城市音乐厅,现象级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此连续“展卷”六场,场场爆满。以雅致清丽的东方美学,引领观众“沉浸式”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假期前三天,外地在蓉游客520.1万人次,同比增长4.6%,其中不乏赴一场演出的远方来客。灯光下,是百花齐放的演出形式,场馆外,是“演出+文旅”“演出+福利”的多种玩法,曲终人未散,灯亮城更暖。

  票根促消费

  送上实实在在的优惠

  郭富城“ICONIC”世界巡回演唱会现场,机甲特效与LED巨幕碰撞出科幻盛宴,从深情《爱的呼唤》到热血《动起来》,科技元素将怀旧情感转化为当代议题。场外的“U街·悦里”市集街区同样人气旺盛,地道四川小吃在观众观演的专属回忆里增添了别样印记。

  记者了解到,凤凰山体育馆积极打造“体育+餐饮+住宿+产业联动”的一站式赛演游乐场景,推动演艺经济与周边产业深度融合。金牛区推出“一票在手,‘超’遍金牛”票根促消费活动,送上实实在在的优惠。“我购买了10月4日的演唱会门票,借此机会去吃火锅、打卡景点,用‘福利’享受成都之旅。”自西安而来的刘女士说。

  另一边,李玉刚“幻·国潮”世界巡回演唱会不仅是一场普通的演唱会,也是一次汉服爱好者的盛大“团建”。当晚的万名观众中,超七成选择身着汉服或新中式服装入场,衣袂飘飘间尽显华夏风韵。令人惊喜的是,87版《红楼梦》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也出现在现场,他特地从剧组赶回家乡,只为听李玉刚清唱《枉凝眉》。

  演唱会之外,龙泉驿区创新推出凭演出门票享消费让利活动,将演出热度辐射至全区。“观众可以凭国庆期间龙泉驿区演出、赛事门票,享受‘吃美食、住好宿、享乐购、逛景区’消费让利活动。”活动负责人表示。

  艺术氛围浸润

  尽显城市文化活力

  这个假期,成都的演艺市场展现出惊人的多样性,从高雅艺术到互动演出,不同形式争相绽放,满足全年龄段需求,尽显城市文化活力。

  每一帧皆可入画,每一秒皆可成诗。10月6日,随着大幕在成都城市音乐厅缓缓拉起,现象级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为它的第六次成都之行画上圆满句号。“每一位舞蹈演员都像从画里走来一样”“直击灵魂的绝美和诗意”“值得细品的好剧”……除了意犹未尽的感慨,留在观众心中的,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与敬畏。

  除舞剧外,音乐厅还安排了多场音乐会,涵盖大型交响乐、钢琴与管风琴独奏等,“国庆公众开放日活动”则以免费演出的形式让更多市民游客亲近艺术。

  走出音乐厅和演出剧场,搭乘蓉火火茶歇巴士。在穿梭蓉城夜景的途中,评书演员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四川曲艺的传承历程,金钱板艺人手持三块竹板打出清脆节奏,四川竹琴的独特唱腔引得大家轻轻哼唱。“这种体验太特别了!”游客李女士直言,一路精彩,一路惊喜,她一定会将成都的美好分享给更多人。

  高密度演出扎堆

  成都文旅热度仍在飙升

  根据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2025暑期城市文旅数据报告》,成都跻身热门旅游城市TOP5、“演唱会之城”TOP3。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剧场热门项目和消费趋势洞察》,成都位列全国城市剧场演出票房占比排名第三。

  演唱会、舞剧、话剧、音乐剧、展演……为何众多演出纷纷选择在成都“上演”?在成都展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姮坌看来,“看演唱会或许只是去一座城市的其中一个理由,而成都演出产业和地方经济的高度协同融合,展现出较强优势。”

  10月6日,中秋之夜,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奏响中秋专场“月上弦歌”,用旋律编织团圆氛围。斑斓灯光照亮的不仅是舞台,更映衬一座城市蓬勃的文化脉络,从观众专注的神情中,我们得以看到成都“三城三都”建设的显著成果——让市民游客在丰富的演艺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乐趣。

  今夜过后,假期临近尾声,成都的文旅热度仍在飙升。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