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旌阳:探索秸秆利用路径 绘就循环农业新图景
2025年11月05日 13:1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5日电 (杨洋 王稼宇)近年来,旌阳区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探索秸秆资源化、产业化发展路径,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合作社、社会组织等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作物秸秆收储运及利用,加强对各镇(街道)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围绕秸秆离田管控、综合利用台账规范建立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切实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过程中,旌阳区涌现出多家各具特色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它们以不同的模式和路径,共同为区域农业绿色转型注入动能。

秸秆加工。 旌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位于天元街道楠树村的旌阳区明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秸秆收储点已经运营了十一个年头,该企业拥有8000平方米生产车间和7000平方米堆场,各种专业机械设备20余台套。

  “我们不仅收秸秆,还要把它‘吃干榨尽’。”合作社负责人唐小辉介绍,合作社年收储秸秆能力达到1.5万吨,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及废弃木材约1万吨。这些废弃物通过不同的加工路径,被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其中质量较好的秸秆远销新疆、内蒙古等地作为牛羊过冬粮草;部分秸秆近销四川大邑、广汉等地作为菇类有机肥。

  走进位于孝泉镇江河村的旌阳区京远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完整的秸秆处理流程正有序运转:从田间回收的秸秆首先通过烘干工艺控制水分,随后进入粉碎区,被加工成5至10厘米的适宜段状;接着经由振动风选机精细筛分,有效去除泥土、砂石等杂质,确保物料纯净度达95%以上;最后通过高压成型设备压缩打包,最终形成优质的饲草产品。

秸秆加工。 旌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整个生产线环环相扣,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也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我们计划逐年扩大回收规模,从1万亩逐步增至15万亩。”合作社负责人张亮介绍,为满足逐年增长的回收需求,企业正在增购半喂式收割机、打捆机、烘干设备等专业机械,同时在6个自然行政村设置一个临时堆放点,构建完善的收储网络。

  从明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精细化运营,到京远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系统化布局,旌阳区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图谱愈发清晰。两家企业虽模式不同,但目标一致:让秸秆从“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让农业废弃物成为循环农业的重要一环。

  2025年,旌阳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53.03万亩,预计秸秆年产量约28.85万吨,综合利用量约23.61万吨。“这些企业的成功实践,为全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旌阳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工作人员何斯宇表示,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政策扶持与技术指导,推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旌阳模式”,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环境改善和农民持续增收。(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