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泸州龙马潭:从“旧院”到“新家” 老旧小区“妙手回春”
2025年11月10日 13:4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0日电 (陈星宇)“现在小区规划了停车位,安装了路灯,添了休闲座椅,出门散步踏实多了。”日前,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胡市社区旭东苑小区,73岁的居民漆玉群走在焕然一新的院子里,一边和邻居闲话家常,一边竖起大拇指为改造后的小区点赞。

  老旧小区改造,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更是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的来源。去年以来,龙马潭区持续推进胡市镇基础设施与场镇环境提升项目,让一批老旧小区焕发出新活力,也让这份“民生温度”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直面痛点,为老旧小区“破题”

  胡市社区是龙马潭区胡市镇的老旧小区集中区,居民自建房和老旧房屋较多,部分小区存在违章建筑、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旭东苑小区的排水沟多年未清,淤泥堆积、气味难闻,极大影响小区的居住环境,居民们颇有怨言。

  “我们这儿是2000年前建成的‘三无院落’,改造前,小区里乱糟糟的,绿化破损、设施老旧,垃圾堆得满地都是,想下楼走走都没心情。”漆玉群感慨地说。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4年,龙马潭区胡市镇启动基础设施与场镇环境提升工程项目。为确保每一项改动都回应群众关切,改造前,社区广泛征集居民意见,邀请大家参与方案设计、施工监督,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社区还搭建议事平台,设立“微改造金点子”征集通道,利用微信群、公告栏及时发布信息、听取建议,真正做到“改什么,群众说了算”。

  内外兼修,为幸福生活“攻坚”

  老旧小区到底改什么、怎么改?胡市镇坚持“民生优先、功能完善、品质提升”的原则,聚焦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三大方面,让改造真正惠及每家每户。

  “项目涵盖防洪堤滨江路和四个老旧小区改造,包括智慧设施升级、道路优化、便民设施增设等,直接受益居民约1700人。”胡市镇建设服务中心股长赖路明介绍,改造内容涵盖增设智能门禁、监控摄像头、充电桩、休闲座椅、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和路面翻新等,切实解决居民生活中的“不方便”。

  “以前沱江边的滨河路没路灯,晚上散步看不清,人也少。”如今,这里不仅装上了路灯,还新增了运动器材,规划了停车位,美化沿路景观。每到傍晚,来这儿散步的居民络绎不绝。社区居民何平高兴地说:“现在环境好了,每天晚饭后都能约上邻居一起散步聊天。”

  建管并重,为美好家园“长效”

  改造完成不是终点,如何让“新颜”常驻,才是关键。

  龙马潭区胡市镇积极引导居民成立自治组织,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水平。“部分小区成立了业委会,居民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参与’,小区治理活力明显增强。”赖路明表示,一些小区在业委会成立后,还引进了专业物业公司,实现规范管理,确保设施持续好用、环境持续好看。

  此外,社区还加大日常巡查力度,选聘居民监督员,及时发现并上报设施损坏情况,做到“小问题不出社区、大问题快速响应”。

  从昔日墙面斑驳、环境杂乱,到今天庭院整洁、道路平整,这正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初衷。据悉,胡市镇基础设施与场镇环境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505.18万元,惠及居民约1700人,真正从根源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份“新颜”,离不开每一位居民的理解、支持与参与。

  从“设施旧”到“功能全”,从“无人管”到“一起管”,“十四五”期间,龙马潭区237个老旧小区在五年时间里相继发生着蝶变。龙马潭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建管中心总工办主任李啸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民生,把完整社区、智慧治理等元素整体融入改造,让‘幸福家’成为龙马潭的标配。”(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