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1日电(刘楚梦)近日,家住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林涧上馆”的任大爷发现家中燃气灶打不着火,便在小区业主群里发了一条消息。不到十分钟,片区燃气服务网格员李武燕便立即联系相关燃气工作人员上门检修,迅速解决了问题。
“现在反映问题,微信群里一说就有人来管,真是方便多了!”任大爷感慨地说。
“一张网”服务
及时高效服务的背后,是西南油气田华油公司郫都区兴能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郫都兴能公司”)今年初推行的燃气服务“大网格”机制。
据介绍,该公司打破原有部门壁垒,将全区划分为5个燃气服务“大网格”工作小组,每个网格面承接片区内用户咨询接待、诉求响应、投诉闭环处置、紧急抢险维修、新户启封通气及常态化安全检查等全流程工作的辅助协调任务。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该公司积极与各片区街道联合建立了燃气服务网格工作群,每位网格员还加入所负责片区的小区业主群,形成“政企联动+社区直通”的双线服务网络,实现了从“被动等问题上门”到“主动在群里响应”的服务模式转变。
“以前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跑。现在更像是‘责任田’里的‘管家’,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李武燕这样形容自己身份转变。
微信群里的“实践”
在燃气服务网格工作群里,信息传递与问题处置高效有序: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上传了户外管道“疑似锈蚀”的照片,网格员立即回应并安排现场检测,街道工作人员跟进协调。短短几分钟,潜在安全隐患完成了从发现到处置的全程对接。
微信工作群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用户诉求即时传递,专业力量精准调度。过去需要数天周转拖延的问题,如今多数能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及时解决。
“大网格”不仅是公司的服务单元,也成为政企协同的联络站。各网格小组通过建立微信群、参与社区联席会议等方式,与当地街道、社区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让每一次管线巡查和安全宣传,都成为多方联动的“微治理”实践。
服务“样板间”
据了解,郫都兴能公司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广”,今年3月率先在郫都区郫筒片区启动试点。期间,经过四个月的探索与打磨,逐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今年7月,“大网格”服务模式在该公司所服务的5个片区全面铺开。
“我们从试点中总结出‘线上接单、线下处置、全程跟踪、及时反馈’的工作方法,现在已成为各网格的标准流程。”郫都兴能公司经理龚宁表示。
郫都兴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大网格”机制为抓手,不仅提升了燃气服务的效率和温度,更探索出了一条公共服务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一条微信消息、一次上门服务、一场联合整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正汇聚成“服务民生、温暖人心”的坚实力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