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2日电(王爵)“这是我这么久以来睡得最好的一觉!”睡觉打鼾长达10多年的周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周先生一睡着就打鼾,近日,周先生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中心被诊断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医生采用人工值守的压力滴定治疗,为他的呼吸道做了个“人工支架”帮助他安稳睡觉。
54岁的周先生,从2015年前开始,白天坐着的时候或者开车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打瞌睡,一睡着就开始打鼾。晚上躺在床上就会反复担心自己的睡眠,一边担心一边入睡,一入睡就鼾声四起。
周先生倒是不知道自己打鼾,但旁边的妻子却忍受不了这一声接一声的鼾声,两个人分房而睡。就在最近,周先生发现,自己夜间频繁醒来,早晨起床后感觉十分困倦,仿佛一夜未眠。白天也非常困,哈欠不断。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周先生来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中心求助。
接诊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中心团队为周先生进行了多导睡眠监测(PSG)。监测结果清晰地显示,周先生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这意味着他在睡眠中,呼吸道会反复发生塌陷,导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身体频繁缺氧,睡眠结构被严重破坏。正是这些“看不见的窒息”,让他白天昏昏欲睡、精力不济。而长年睡不踏实,更让周先生对“睡觉”这件事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与焦虑。
“能不能先让我好好睡一觉?”周先生对医生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中心团队,决定为他进行人工压力滴定治疗。睡眠中心医生严晰介绍,这是一种精准、个体化的无创呼吸机压力调定技术,通过专业设备实时调整呼吸机输出的压力水平,找到能够完全消除周先生睡眠中呼吸事件、保证其血氧饱和度正常的最低有效治疗压力。在治疗过程中,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已取得注册多导睡眠技师(RPSGT)资格的严晰医生全程监控。
在治疗前,严晰医生向周先生解释,这种治疗就像为他的呼吸道量身定制了一个“空气支架”,在睡眠中适时地支撑起塌陷的气道,保证呼吸顺畅,“能够根据整夜不同的睡眠阶段、体位变化,动态调整至最合适的治疗压力。”
治疗当晚,在专业医护的监护下,周先生佩戴上呼吸机安然入睡。次日清晨醒来,他精神焕发。严晰医生指出,夜间佩戴呼吸机对于有睡眠呼吸暂停或慢性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有助于保持夜间气道通畅或维持血氧稳定。气道通畅了,鼾声自然而然会消除,夜间没有频繁的因为低氧或呼吸暂停引起的微觉醒,睡眠结构稳定性好了,自然睡眠质量将提高。然而带机不等于一辈子带,部分患者经过减重、改善生活方式后可停用呼吸机,然而对于慢性病患者佩戴呼吸机机是长期维持治疗,不是“依赖”,而是保命的一项重要措施。
“很多人认为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现,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中心医生严晰介绍,“打鼾,特别是伴有夜间憋醒,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典型信号,不仅影响睡眠质量,更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卒中、2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严晰医生提醒,如果出现夜间打鼾声响亮、不规律,时有被憋醒的情况,晚上频繁起夜,起床就口干、头痛,或者白天嗜睡、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性功能下降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