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9日电 作为四川省内普惠金融供给量最大、客户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该行在近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披露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下累计走访小微企业24万户,前10月普惠贷款加权平均执行利率较上年末下降29个BP,线下贷款流程缩短至2-4天。
这组数字背后,是该行以党建强根基、以创新破难题的普惠金融实践,正为治蜀兴川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位于凉山州的德昌天宇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从事矿山设备、配件的生产、铸造和销售,产品远销美国和意大利等10余国。2024年,企业的跨境营收达1000万元,资产总额超4500万元,其中,近60%的流动资产是应收账款。
近期,受国际形势影响,出海订单账期延长,因厂房和设备均已抵押,企业一下子陷入了资金短缺困局。凉山农行得知消息后,携手州政府小微企业融资协调专班、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和融资担保机构,建立“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担保增信”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了服务方案,实现从贷款调查到投放仅7天。贷款投放后,企业原材料采购量增长120%,并通过优化负债结构,实现年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8%,节约利息支出2.7万元。
企业负责人朱应兵高度肯定农行提供的金融支持:“农行的150万元贷款7天到账,跨境金融服务直击痛点,汇率避险方案更让我们接国际订单底气十足!”
据介绍,农行四川省分行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成立普惠金融党员先锋队,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常态化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累计走访小微企业24万户。同时坚决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前10月普惠贷款加权平均执行利率较上年末下降29个BP。在组织推动上,该行建立省市县三级工作专班,将普惠业务纳入各级行“一把手”工程,在考核体系中单设普惠金融专项评价板块,给予资源倾斜,引导各级行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
服务效率的提升在实践中成效显著。该行推进线下业务集中作业模式,实行“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和“限次补充+限时办结”机制,线下贷款流程缩短至2-4天;线上业务则采用“现场+远程”作业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针对续贷难题,上线线上续贷试算功能,抵押类普惠贷款无还本续贷可按照原贷款余额核定续贷贷款额度,为暂时还款困难企业纾困解难。
当前,围绕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痛点,农行四川省分行从线上化、链条化、增信化三大维度创新升级,构建起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生态,覆盖农业、制造业、传统特色产业等多个领域。
在四川达州有一道传统名小吃——灯影牛肉,其肉片薄如纸,在灯光下可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故名“灯影”,四川省通州灯影牛肉厂是达州市灯影牛肉产业链上的主力小微企业之一产品畅销海内外。
今年3月,该企业与一家进出口贸易企业签订了总价为360万元的牛肉原料订购合同。多方筹资后,企业尚有150万元的缺口,需向银行申请贷款。
在该企业遭遇资金难题时,农行达州通川支行依托高效服务与科技平台得知这个情况并上门拜访,了解到该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后,通川支行借助“蜀担惠企贷”批量担保方式,成功为客户发放贷款150万元,帮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同时,因企业无需提供信贷抵押,节约了抵押物评估、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针对该企业特点给予小微贷款利率优惠,为企业大幅节约融资成本。
“农行信贷服务效率高、成本低,让我们企业获得了可靠的金融保障。”通州灯影牛肉负责人侯莉高兴地说,“贷款资金及时到账,工厂生产不会‘断粮了’。”
据了解,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该行依托金融大模型与多维度数据融合技术,推出“智能授信+动态迭代”模式,“微捷贷”“科捷贷”等线上产品实现7x24小时服务、随借随还,纯线上自动化审批业务占比过半,有效破解传统信贷效率瓶颈。在链式服务上,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通过“供应链+数字人民币”“脱核不脱链”等方案,激活产业链价值,实现对末端小微企业的批量服务。在增信支持上,构建“银政担”三角协同机制,推出“蜀担易贷”“蜀担惠企贷”等批量担保产品,有效降低融资门槛。
农行四川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任伟表示,下一步,农行将以党建为引领,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在普惠金融领域持续探索、用心耕耘,全力满足普惠市场主体金融需求,不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