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国新闻网

走进四川泸州先市古镇探访酱油酿造作坊
2023年10月30日 09: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
空中俯瞰赤水河畔先市古镇酱油酿造作坊。记者 刘忠俊 摄
空中俯瞰赤水河畔先市古镇酱油酿造作坊。记者 刘忠俊 摄

  10月29日,深秋的阳光照在赤水河畔,走进泸州合江县先市古镇空气中弥散着股股浓烈的酱油香气。先市古镇拥有我国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天然晒露发酵场和酱油酿造作坊,被列入我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酱油传统酿制技艺被誉为“中国酱油传统酿造的活化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合江县志》(1993年版)记载:“合江明末清初即有酱园业,当时县城有福隆号京果铺……酿造酱油”。1940年合江先市镇上有三家酱园作坊,“江汉源”与另两家酱园作坊合伙经营,将合伙经营的酱园作坊取名“同仁合号”。记者 刘忠俊 摄
据《合江县志》(1993年版)记载:“合江明末清初即有酱园业,当时县城有福隆号京果铺……酿造酱油”。1940年合江先市镇上有三家酱园作坊,“江汉源”与另两家酱园作坊合伙经营,将合伙经营的酱园作坊取名“同仁合号”。记者 刘忠俊 摄
 酱缸如士兵布阵般排列整齐,令人惊叹。记者 刘忠俊 摄
酱缸如士兵布阵般排列整齐,令人惊叹。记者 刘忠俊 摄
酱缸里的每一颗豆子饱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在晨曦与夜露中反复发酵、沉淀,待三五年后,上等的酱油才会渗出。记者 刘忠俊 摄
酱缸里的每一颗豆子饱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在晨曦与夜露中反复发酵、沉淀,待三五年后,上等的酱油才会渗出。记者 刘忠俊 摄
秋日的阳光下排列整齐的酱缸。记者 刘忠俊 摄
秋日的阳光下排列整齐的酱缸。记者 刘忠俊 摄
空中俯瞰先市酱油酿造作坊一角。记者 刘忠俊 摄
空中俯瞰先市酱油酿造作坊一角。记者 刘忠俊 摄
先市酱油酿造作坊内工人师傅正在查看酱油品质。记者 刘忠俊 摄
先市酱油酿造作坊内工人师傅正在查看酱油品质。记者 刘忠俊 摄

  匠人们按传统技法立春上锅、立夏翻缸,立秋验缸、立冬除霜,一缸美味的酱油终将在“日晒夜露”古法酿造的“四字经”中出品。记者 刘忠俊 摄

 酱油酿造作坊内忙碌的工人师傅们。记者 刘忠俊 摄
酱油酿造作坊内忙碌的工人师傅们。记者 刘忠俊 摄
先市古镇酱油酿造作坊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记者 刘忠俊 摄
先市古镇酱油酿造作坊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记者 刘忠俊 摄

  赤水河全长500公里,流经川、滇、黔三省交界处。位于赤水河畔的泸州合江县先市古镇始建于晚唐,是泸州合江“四大古镇”之一。近年来,合江先市古镇以“酱油酿造”特色产业为主导,构建集生态酿造、有机农业、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酿造产业体系,打造全国最具特色的“酱油之乡”。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