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绵竹:“有事来协商”激活基层治理新效能
2023年11月14日 11:2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4日电 (周韵)近年来,绵竹市九龙镇棚花村聚焦群众所需,积极回应民生关切,通过搭建“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平台,听取群众“金点子”,找到基层善治“金钥匙”,议出了群众好生活、经济快发展、治理新活力的“幸福画卷”。2023年,棚花村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通堵点 唱好“主题曲”

  一张长桌、十个竹凳……在棚花村“有事来协商”议事厅里,棚花村议事会成员邓少模与民宿业主围坐在一起,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棚花村旅游服务质量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思想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协商议事会议现场。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协商议事会议现场。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几年,村里发展快,村民光景好,关键是‘有事来协商’平台搭建得好。大家有意见当面说,议事的效率高,村民意见不落空,达成的共识政府会落实,人心也越来越齐了。”邓少模说,棚花村搭建起“有事来协商”平台后,全村发展的力量由“单打独斗”转变为“联合作战”,村民的态度也由从前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转变为共建共商群策群力。

  自2019年开始,棚花村本着“有组织、有平台、有协商、有机制、有成效”的规范要求,以党建为引领,搭建起“镇级引导、村级自治、乡贤参与”的议事体系,按照“广泛调查研究、确定议事主题、召开议事会议、落实议事成果、监督跟踪问效”的程序,切实推动村级治理规范化。同时,对便民服务类事项明确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作为兼职代办,对矛盾纠纷、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由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两委”负责人领衔限时包办。村监委会严格按照“一监督”的要求督促承办人员抓好办理,村议事会成员配合市政协对协商成果转化进行走访,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监督,有效推动了村级治理精细化,议出了全村心齐气顺好局面,打通了乡村治理的“毛细血管”。

  瞄痛点 奏好“交响曲”

  一次次“有事来协商”活动的举办,就是一个个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之时。

  近年来,棚花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陆续将2000余亩土地流转给大户,栽种猕猴桃、花卉、葡萄等经济作物,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等多种原因,导致部分承包户拖欠农户土地流转费,土地出现了撂荒等问题。虽然棚花村已将800余亩猕猴桃地交由原白玉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并支付村民费用,但合作社能力有限,想要带动村民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困难。当地村民希望通过协商,寻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法,促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接到村民反映后,棚花村村组干部、议事会成员等深入实地了解,找准问题关键和症结所在,相关部门给出意见建议,通过协商达成共识:800余亩猕猴桃地将采取村企合作的方式开展生产经营,种植符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符合农业产业政策的农作物;同时,由村集体经济开展劳务合作等活动,进行职业农民培训,增加集体和村民收益,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棚花村村组干部、议事会成员等深入实地了解情况。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棚花村村组干部、议事会成员等深入实地了解情况。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环境整治到基层治理,从民生小事到乡村振兴,协商议事带来的成效,群众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截至目前,棚花村共组织召开“有事来协商”议事会10次,形成协商意见7条。

  接下来,棚花村将继续秉持“协商前深入调研、协商时充分交流、协商中集思广益”的原则,进一步擦亮“有事来协商”品牌,更好地凝聚起发展的共识、智慧和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