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雅安名山:因地制宜 抓实基层检察院建设
2024年03月09日 12: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9日电 (刘刚 杜勇)近年来,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始终秉持“星火燎原”的工作理念,牢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使命,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服务大局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中,因地制宜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2023年11月24日,名山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法院、区“河长办”、玉溪河灌区运管中心、百丈镇政府,共同为“雅安市名山区水域生态安全司法保护基地”揭牌,旨在推动名山区水域生态保护进一步规范,责任单位职能职责进一步明确。

  同时,探索“检察长+林长”和“检察长+河长”协作机制,建立“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司法审判”的“一体化”水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已办理破坏环境资源案件22件,补植复绿树木300余株;创新推行“法润民心”诉源治理模式,采取“详实调查+公开听证+检察监督”的“三步走”办案方式,促成一起长达23年的冒名婚姻登记行政争议得以实质性化解;始终牢记“为法治担当”,切实加强法律监督工作。

  “名山检察院坚持以实实在在的办案成效助推乡村振兴。2023年,依法起诉破坏民生和侵犯农村权益犯罪6件10人,办理涉农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案件44件;依法对农村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滥发林木等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5人,防止办了一个案子、垮了一个家庭。”据名山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辛瑞介绍。

  据了解,名山区检察院还着力护航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建立“法治+乡村振兴”帮扶模式,实施“司法救助+社会救助”茶都模式,建立覆盖中心镇的“法润民心”诉源治理工作站,实施院领导、检察官“全覆盖”结对联系全区镇街制度,提供重大决策法律咨询意见30条;立足“实战”和“运用”两个切入点,建立以服务大数据监督为目的“蓝金睛”办案指挥中心,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主动获取50余条案件线索;建立非羁押人员智能管控系统和社区矫正对象远程监督平台,全区135名社区矫正对象、31名非羁押人员纳入系统监管,发现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问题线索35条,有效破解“情报渠道不畅、监督手段滞后”等难题。

  “数字赋能,提升了检察工作质效。”名山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检察院强化了既有办案数据共享利用,激活了“内部沉睡”的数据6000余条,收集整理了562条重点跨部门办案数据,做强法律监督“数据池”;通过分析发现城市管理、行业监管、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预警信息28条,为相关单位提供了精准预防方案,实现了协调共治,激发了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动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