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泸州市多措并举促文旅品牌建设
2024年05月14日 15:0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4日电 (邹立洋)今年以来,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通过树立“资源转产品,产品成品牌,品牌促经济”的理念,打通文旅品牌创建“前中后三条主动脉”,推动文旅品牌建设服务经济建设。

  围绕品牌促发展,系统实施文旅品牌培育创建,明确提出“以标准创品牌、以项目助品牌、以创新塑品牌、以宣传促品牌、以实干见实效”的文旅品牌创建要求和总体思路。

  坚持以标准创品牌

  立足“创”,对标创建国省品牌。纳溪区、泸县、叙永县入选四川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纳溪区入选四川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合江县入选四川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县。川剧《赤水河畔》捧回巴蜀文艺奖。泸州博物馆、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创成四川省首批文博研学基地,并入选四川省区域文物保护中心培育对象。泸州市博物馆被评为全省文物保护及活化利用记大功先进集体。“娉婷语——明清女性绘画展”等获得“数字文物创新应用优秀案例”。泸州市文化馆原创歌曲《呗呜阿给晒晒晒》捧回泸州市参加少数民族艺术节以来首个职业组第一名。短视频《“火”速离开》《古道边(两集)》等荣获“时代光影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优秀作品。

  立足“育”,提前培育国省品牌。提前谋划实施品牌创建计划,对文旅资源系统分析,对标国家、省、市标准,开展酒城旅游民宿、酒城文旅融合发展镇、醉美泸州·文旅消费新场景暨网红打卡地、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市级评定,形成品牌梯次培养格局,储备一批能争创国省品牌的后备力量。

  坚持以项目助品牌

  创建文旅品牌,需要项目来支撑,用项目、产品“扮靓”品牌。要开展文旅“项目招商年”活动,建立工作专班和项目库,实行全系统招商、全年招商、专业招商。各区县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全力宣传推介投资环境和45个重点文旅招商项目,整合各方政策、资源、力量,努力引入一批有实力、有经验、能运营的文旅企业,投资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文旅项目。统筹推进125个“文旅+”“+文旅”项目建设,积极申报省级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新热点,为文旅品牌建设夯实基础、积蓄力量。

  坚持以创新塑品牌

  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内涵,与关联产业有机结合,加入现代元素,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文旅特色品牌吸引游客。积极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创新培育一批跨乡镇、跨区县、跨市的文旅品牌,推进泸州老窖联合郎酒、水井坊、五粮液等八家酒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神臂城联合钓鱼城、川南龙桥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探索性开展泸县渡槽与重庆联合申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积极推进跨区域申报世界性品牌,积极开展国家级、世界级灌溉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和创建。泸县道林沟-荣昌古佛山联合创建4A级景区。通过跨行政区的品牌创建,增加品牌的叠加效应,带动区域文旅产业发展。

  坚持以宣传促品牌

  充分利用新华社、央视、人民网、中新社、川台、封面新闻、四川日报,对文旅品牌开展各类报道。借助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泸州非遗品牌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在央视等媒体开展泸州非遗品牌等系列专题报道25条(篇)。“安逸走四川微醺在泸州”15秒文旅泸州品牌宣传视频,亮相亚洲第一大铁路枢纽站京港台高铁始发站北京丰台站、北京王府井等户外大屏。编印《最泸州》《研泸州》《品泸州》等系列文旅品牌宣传推介丛书8册,印制《蜀韵文旅·泸州专刊》。举行“大江奔流·红色印记——中国国家画院重走长征路采风写生行”活动,进一步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泸州红色资源、做好红色品牌,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提供丰富滋养,讲好泸州红色故事。牵头成立云贵川渝结合部区域文旅发展联盟,共同推荐酒旅、康旅、红旅等精品品牌线路。(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