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2日电 (记者 刘忠俊)记者5月22日从眉山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该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极大改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陆生野生动植物种群等得到恢复和增长。

近年来,眉山市持续筑牢生态保护屏障,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厚植绿色发展根基,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栖息地。据调查统计,该市有陆生野生动物479种、陆生植物2267种。“大熊猫、羚牛、小熊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瓦屋山频繁出镜。”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科教保护部部长晏福全称。
同时,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为补充的“1+1+6”自然保护地体系,围绕四川瓦屋山森林公园,聚焦森林质量提升,加强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围绕黑龙滩、东坡湖等重点区域,聚焦保水、绿化生态修复,形成“生态绿屏+生态绿心+生态廊道”多维度的眉山生态保护空间,全面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大熊猫国家公园投入400万元,完成瓦屋山区域数字林草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一期)建设任务。”晏福全称,初步实现可达区域监控覆盖、在线传输。并在青神县建立“智能+人工”双重监测保护体系,构建“全域样地—GIS卫星样地—10KM+5KM网格样地—随机样地”四位一体的萤火虫调研监测网络。

与此同时,眉山还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外来物种调查、野生动物调查等,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推动实施系列保护行动。青神县新发现两种苔藓(拟小凤尾藓厄氏变种和广东凤尾藓),刷新了四川凤尾藓新纪录;仁寿县黑龙滩水质持续向好,“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频现,鲈鲤、山溪鲵等一度消失的“水中精灵”也重新回到人们视线。“利用重要节点深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矩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眉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申小军表示。

眉山市现有水域面积90.3万亩,境内有2条大江、56条河流,水生生物物种369种。“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涉水工程影响评价、补救措施审批、特许捕捞许可、利用许可等制度,开展增殖放流和资源监测。”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阚建军表示,监测评价报告显示,眉山市水生生物资源逐渐恢复,禁渔效果日趋明显。
下一步,眉山将不断优化战略布局、完善行动抓手,永葆奋进姿态,不断贡献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眉山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