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四川南充:探索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路
2024年06月11日 21:1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1日电(王爵 杨晓江 柴梓嫣)11日下午,“南充文艺家之家”授牌暨艺教深度融合工作启动仪式在四川省南充高中临江校区艺术中心举行。“‘南充文艺家之家’的建立,标志着南充艺教融合工作全面展开,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开辟了新路径。”南充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兰海说。

“南充文艺家之家”授牌暨艺教深度融合工作启动仪式现场。余中华 摄
“南充文艺家之家”授牌暨艺教深度融合工作启动仪式现场。余中华 摄

  据悉,“南充文艺家之家”使用面积达3300平方米,主要功能空间包括12个工作室,2个会议室,5个功能房及多个可用于文艺沙龙、书画展出的廊道空间。目前,南充10个市级主要文艺家协会入驻“南充文艺家之家”,南充市杂技家协会入驻南充高中文峰校区。

非遗传承人万学,在南充高中临江校区竹编室指导学生学习竹编技艺。 余中华 摄
非遗传承人万学,在南充高中临江校区竹编室指导学生学习竹编技艺。 余中华 摄

  “南充文艺家之家”的建立,是南充推进艺教深度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把剪刀灵活穿梭于纸间,瞬间划出优美的曲线……不久前,在南充市嘉陵区文化馆剪纸工作室,嘉陵剪纸非遗传承人杜华江为来自川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0余名海外留学生教授了剪纸技艺。留学生们认真了解剪纸的历史起源、表现手法等,并动手体验。

南充高中学生与南充市作家协会的作家交流文学创作。余中华 摄
南充高中学生与南充市作家协会的作家交流文学创作。余中华 摄

  除了在文化馆里教授剪纸技艺,2024年春季开学以来,杜华江积极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每周三、周四下午,我会分别到南充高中嘉陵校区、南充市嘉陵区白马小学,为同学们上剪纸课。”杜华江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广大青少年学生不仅学习了剪纸技艺,还在心中悄然种下了“非遗的种子”。

  南充,山川锦绣,人文荟萃,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南充市文广旅局局长赵秀清介绍,迄今为止,南充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594项,其中联合国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国家级6项、省级4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22人。此外,南充是除成都以外,四川唯一一个保留四大文艺院团的市州,并拥有32个文艺组织。

  近年来,南充市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大力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创新推出“学校+院团、协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模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

  据悉,目前,南充已推动14个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试点学校与6个文艺院团、文艺家协会精准配对,开设了木偶、剪纸、竹编、四川清音等各类非遗特色班18个,累计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