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5日电 (郭松平)连日来,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区域中医药院内制剂研究转化中心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它为泸州中医药科研与转化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制剂车间、提取车间、综合楼主体验收,工人们正在进行外墙装饰作业。

研究转化中心项目从2023年10月26日开始建设,总占地23亩,包括区域中医药院内制剂研究转化中心、综合制剂楼、提取车间、仓库等。整体项目预计在2025年7月竣工,12月投入使用。
据研究转化中心副主任赵剑介绍,该项目主要有科研和生产两大功能。“目前科研团队人数有12人,其中博士8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机构制剂的研发及新药转化,基于经典名方、临床疗效显著的经验方及民间用药等开展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工作。”赵剑说。
依托强有力的科研力量,2019年至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已取得18个医疗机构制剂备案号、研制出79种院内制剂。其中,该医院研制出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已经对接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进行下一阶段的新药转化。
研究转化中心项目建设新制剂室共18条生产线,130多个洁净间,生产设备均购于国内行业内领先的制药机械制造厂家。制剂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新质生产力为中医药制剂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该项目建成后既满足该医院内制剂的使用需求,也能为全省其他医院提供调剂使用和委托加工服务,满足川渝滇黔结合部6000万人口的医疗需求。
“研究转化中心投产后,预计产值达到8000万元至1亿元,是现在的三倍。”赵剑对比着新旧数据说:“目前我们与全省20多家医院签订了调剂使用的协议、与两家医院签订了委托加工的服务。我们的项目填补了泸州市中医药科研与转化的空白。”
泸县抢抓建设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重大机遇,以医疗健康事业为科研基础,重点发力医药健康产业,利用创新引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跑出了泸县自己的“加速度”。
“下一步,医药产业园将继续扛起全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主阵地’的使命担当,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加快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两谷四基地’,推动我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突破成势、提能增效。”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雷鑫平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