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内江:“坝坝会”里知民心 产业振兴“跃龙门”
2024年06月26日 16:3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6日电 (张拓)近日,来自内江市中区烟草专卖局的党员黄永强,最近在单位有了一个新绰号,叫“坝坝会达人”。2023年9月以来,他作为市中区龙门镇龙门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和工作队所有成员一起,通过十个月、一百余场“坝坝会”的努力,走进了群众的心里,走出了龙门村产业振兴鱼跃龙门之路。

  工作队进驻龙门村之初,开展工作的突破口显得至关重要。“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乡村振兴也要讲步骤,只有宜居才能宜业,所以我们决定先从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做起。”黄永强解释了工作队的出发点。

  龙门村前期脱贫攻坚当中成效显著,产业基础也已构成,但整体的农村面貌、居民的居住环境都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为了迅速、完整地掌握龙门村具体情况,工作队所有成员聚在一起出谋划策。“在内江烟草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运用‘坝坝会’的形式,深入到群众中去收集信息、了解需求。于是我把这一工作方法推荐给了大家。”

  说干就干,工作队分别前往农门村十三个小队,以党员带队的阵容、实地走访加“坝坝会”的形式,调查掌握农村面貌改善的重点、难点。

  经过调查,各类重点问题一一浮现。村民房屋普遍缺乏合理的生活污水排放管道,导致门前排污影响生活质量;村民的鸡、鸭散养,菜地划分不规整,土质院坝地面雨后泥泞难行,也造成了房前屋后环境的脏、乱、差;通往村中柑橘园区的路段仍为土路,通行邻村必经之路上的平桥年久失修,有危桥风险。

  收集问题后,工作队迅速制定、实施从房前屋后和公共道路两个维度进行改善的计划。

  房前屋后的改善上,通过政府补贴和村民自筹相结合的形式,组织资金对村民危房加固,厕所、厨房贴砖美化,对排污管道进行统一架设;搭建鸡棚、鸭棚,实现鸡鸭归笼;以建筑剩余砖瓦规范打造门前菜园,同时落实门前院坝水泥硬化。

  公共道路的改善上,依托内江烟草的资金支持,开展对柑橘园区路段的修缮铺设,并加固修复了平桥,切实保障村民们的日常出行安全便利。

  “其实整个工作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黄永强回忆道:“有村民因为建设过程也需要自己一些钱,或是认为这样的面貌改善工作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难免产生一些抵触情绪。我们只能每天走街串户,一家一家入户沟通、讨论,修改了十三次,才形成让村民们认同、满意的方案。”

  现在,龙门村已成为省级农村面貌改善示范村,工作队的努力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和认可,也为下一步产业发展铺就了坚实的基础。

  黄永强协助村民开展甘蔗采收、榨汁工作。曾红摄
黄永强协助村民开展甘蔗采收、榨汁工作。曾红摄

  在日常的“坝坝会”当中,工作队相当重视对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现状的收集掌握。

  通过“坝坝会”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工作队认识到,在现有的甘蔗、柑橘、花椒的种植和水产养殖上,龙门村本身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柳暗花明又一村”,龙门镇近年来正在打造的“汉安糖草甜源蔗乡”文旅项目进入了工作队的视野。

  通过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与积极争取,龙门村成功获得了向内江糖草博物馆及其相关项目供货甘蔗的机会。这样的合作大幅提升了龙门村甘蔗种植回报率的稳定性,给了村民们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产出水平的信心。

  同时,文旅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也为龙门村的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让更多在外打工的村民有机会回到家乡就业、生活。内江烟草也与龙门镇达成多项合作、交流项目的签约,助力龙门镇、龙门村的产业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