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泸州:预防安全事故的“探路人”
2024年07月04日 13:2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4日电 (涂越 曾伟)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总有一群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追根溯源找证据,还原事故真相、厘清事故责任、提出防范措施。而在泸州就有这样一位坚守事故调查评估第一线、服务企业安全发展的“探路人”。

 陈光德和同时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安全检查。(资料图)泸州应急供图
陈光德和同时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安全检查。(资料图)泸州应急供图

  2022年7月9日,泸州某村发生一起中毒淹溺事故,4条生命骤然消逝,4个家庭深陷悲痛。泸州市应急管理局调查评估与统计科科长陈光德暗下决心,一定严查真相,还逝者公道,给家属交代,给后事警示。

  可事故调查刚起步就陷入僵局,作业人员均已罹难,野外作业现场没有目击者、没有视频监控,要还原事故经过难乎其难,后续评估工作也无法有序推进。“必须对生命负责,事故调查一点错漏都可能谬以千里、酿成大错。”陈光德带着调查组反复勘验现场,奔走多家单位细致询问相关人员,形成笔录70余份,查看100多个小时的视频监控,进行模拟实验还原事发现场环境。

  最后,调查组在浩如烟海的证据中抽丝剥茧,找出一个个关键时间点,一步步还原了事发经过。经调查,该起事故原因是有限空间作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盲目施救扩大事故后果。可新的难题又横亘在调查组面前,名义上施工单位只是出借资质,并未参与实际施工,责任怎么划定?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亮起的手机屏幕让他灵光一闪,可从聊天记录入手,陈光德和调查组找来项目工作通讯群深入分析,最终认定了“实际施工人”,明确了事故责任方。

陈光德在企业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泸州应急供图
陈光德在企业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泸州应急供图

  随后,陈光德对照事故调查报告,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督促事故属地全面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行动,摸排44000多个有限空间场所,68座泵站安装在线视频喊话监控,惨痛的事故现场也变身成警示教育基地,让每一位参观者在痛定思痛中,以案为鉴,警钟长鸣。

  安全屏障的构筑离不开事故调查评估的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

  安全生产举报就是发动“群防群治”的先期尝试。陈光德探索变“举报”为“报告”,首创企业内部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发动身在“第一现场”的职工,发现“第一隐患”,做出“第一反应”。

  新制度在泸州老窖和北方化工先行试点,通过“示范引领+部门协同”“报告办理+奖励考核”,发动企业员工争当安全“吹哨人”。随后,企业内部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在泸州市4000多家重点企业推广,仅仅一年时间,接报隐患数量激增至33340件,兑现奖励181.45万元。泸州经验也逐步在四川省范围内推广,“吹哨人”被列为2023年全国安全生产八个关键词之一。

陈光德和同事一起分析事故等。泸州应急供图
陈光德和同事一起分析事故等。泸州应急供图

  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歇,陈光德实地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奖励兑换完成后便万事大吉,怎么才能发挥隐患数据的最大效用?陈光德走区县、访企业、听建议、找方法,推动出台了《进一步推进企业内部安全隐患报告奖励九条措施》,鼓励企业加强隐患数据分析应用,精准识别隐患高发领域,提前布控,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通过隐患数据分析,北方化工及时修订了长期不适用的操作规程,叙永投入1200多万元更新隐患集中的设备,酒厂精准发力推动企业工伤事故率下降50%……越来越多的企业完成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