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珙县:“四个一万”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4年07月17日 11: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7日电 (吴平华 万治员)“为构建示范引领、订单销售、连片开发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我们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万亩茶海万亩桑,万担烤烟万亩稻,‘四个一万’工程推动镇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珙县曹营镇石碑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王见健介绍。近年来,曹营镇党委、政府按照“丘陵蚕桑、高山茶叶、平坝烟粮”的发展思路,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发展的原则,实施“四个一万”工程,借助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

成片的桑树长势喜人。万治员 摄
成片的桑树长势喜人。万治员 摄

  七月的川南小镇,迎来了生机勃勃、一片丰收的繁荣景象。驱车到离曹营镇政府驻地10公里的鹿鸣茶海,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制茶工厂,翠绿欲滴的万亩茶园让人心旷神怡,让人在炎炎夏日里却能感受到茶叶带来的丝丝凉意。据悉,曹营镇“万亩茶海”以鹿鸣茶场为抓手,采取“龙头企业+专合社+村集体+农户”经营管理模式推动镇域茶园升级改造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并且组织种植专家、能人成立“珙县茶叶产业技术研究所”,与四川省茶叶协会、宜宾市茶研所等权威团队开展茶树种植及茶树良种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等合作。目前,曹营镇茶园面积12000亩,茶叶产量6000吨,产值达6300余万元,注册自主茶品牌“隐龙香茗”等3个,实现茶农年均增收2000余元。

正在茶园采茶。万治员 摄
正在茶园采茶。万治员 摄

  “万亩桑园”依托公司示范带动,完善“公司+村集体+专合社+共育室+蚕农”的共同利益联结机制,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优选产业基础扎实、地形地貌适宜的4个重点村,集中连片打造高标准现代蚕桑产业基地4000亩,智能化升级改造小蚕共育室16间。目前,引进“育七11”“农桑14号”等蚕桑新品种5个,全镇蚕茧实现年产5200担,产值1500万元,推动曹营镇凤鸣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收3000余元。

  曹营镇根据地理位置、种植规模等情况,选取云新村、司堡村两个村,打造“”千亩连片核心烟区样板地”。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村集体+烟农”利益联结机制,与珙县烟草公司深度合作,更新完善“烟+粮”轮作技术,采取“固定+临时用工”方式,成功提供就业岗位23个,成功吸纳本地劳动力就近务工140余名。2024年,预计烤烟产烟8000担,产值1000万余元,帮助烟户年增收1000余元。

  “万亩水稻”产业以珙县红泥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中心,辐射带动飞龙村、红光村等周边村水稻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典型带动,实行订单种植、合同收购,实现小田变大田,散管变统管,进一步降低耕作成本,增加耕作效益。目前,水稻种植面积8000余亩,注册“红泥稻米”“沁宜稻米”等以高山水稻为主的本土品牌3个,已带动了1500余户农户参与订单农业,实现农户年增收5300余元。

  据了解,曹营镇“四个一万”工程带动全镇10个村、4000余户、7000余群众实现产业增收,人均年增收1100余元,经济效益累计达2.87亿元。同时,曹营镇新引进紫苏叶、蜜本南瓜等新品种,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下一步,曹营镇将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和种植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