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5日电 (蒋磊 何春蓉)建设工地里,车辆穿梭、吊臂起降,一线工人争分夺秒抢工期抓进度;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线加速运转;农业园区里,金银花开、黄羊满山跑;景区景点内,人头攒动,旅游“热气腾腾”……盛夏时节的巴中市南江县处处呈现出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发展热潮。
今年以来,南江县围绕中共巴中市委“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部署要求,跳起摸高、争当经济追赶型探头,全力做大经济总量,持续调优经济结构,稳步提升经济质效,对标对表市委“5+2+3”产业体系18个细分赛道,精选南江16个细分赛道,以产业跨越式突围、倍增式振兴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逐步扭转“弱势”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半年,南江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2.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
坚持项目为王 奏响提档升级“奋进曲”
走进南江县沙河镇乐坝社区四川南江新兴矿业有限公司磁选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霞石原矿经过破碎、研磨后,通过运输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磁选机中。工人在机器间来回巡视,观察霞石半成品的状态,整个现场一片忙碌。
据介绍,该公司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产品注册为“华新”商标。目前,已取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软著3件。自2023年6月投产以来,截至去年年底,共生产8万吨产品。“今年我们计划生产18万吨,产值预计可达1.8亿元。”四川南江新兴矿业有限公司冯波介绍,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了6万吨左右,产值60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弘扬‘敢于担当、勇争一流’的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存的理念,不断开拓霞石新的应用领域,力争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中国霞石之都’。”冯波说。
同时,位于南江县东榆工业园区的霞石精深加工及尾矿利用项目和南江县坪河霞石300万吨矿山开采利用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在南江县坪河霞石300万吨矿山开采利用项目现场,阳光炙烤、热浪扑面,施工队伍正在进行矿山剥离作业,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我们每天组织十三台挖掘机,六十多辆车进行运输,全体工作人员抢晴天,拼速度,战高温,全力推进施工建设。”现场施工负责人蔡绪强说。
“目前,我们四个采区的建设已经达到开采能力,目前已采出矿石20多万吨”现场施工负责人蔡绪强介绍,南江县坪河霞石300万吨矿山开采利用项目,矿区总面积达220余亩,矿石储量234.7万吨,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原矿22万吨,年产精矿15万吨以上。
据了解,南江县坪河镇储藏着大量的霞石矿,是我国乃至亚洲优质的大型霞石矿床,生产的霞石精矿在玻璃、陶瓷、精细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
以霞石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正是南江县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南江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把准产业发展赛道,精准切入细分领域,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先后出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矿业发展规划(2023—2030),绘制霞石、石灰岩、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产业链图谱,明确集群培育方向和具体路径。强化重大项目抓手,先后引进年产50万吨超微细粉体新材料、年产40万吨霞石精深加工及尾矿利用、肝素钠提取、桂冠富氢水生产、健康食品产业园、新型光电材料、智能金属配件制造等48个工业项目,提升集群综合实力和产业链完整度。
发展特色农业 构筑经济发展“硬支撑”
2022年,以南江黄羊和南江金银花为主导产业,南江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全县7个乡镇、面积531平方公里。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一簇簇金银花在阳光下摇曳生姿,今年,南江金银花又迎来了丰收。
8点不到,家住南江县大河镇芭蕉溪村的韩万顶和老伴背着喇叭形竹编背篼,把一大篓金银花送到离家不远处的金银花干制加工厂,准备烘干加工昨天从自家地里采摘的金银花。在金银花盛开季节,这是老两口的常态。
除了韩万顶外,门口还聚集了很多村民,他们早晨背着装满从自家采摘新鲜金银花的背篼,排队等着烘干加工。
“以前金银花通过阳光自然晾晒,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如果天气不好,金银花就很容易出现发黑返潮,影响品质,卖不出好价钱。现在不同了,自从建了金银花干制加工厂后,我们每天都可以把自家的金银花送来这里烘干加工,方便得很咧!”韩万顶说道。
“咱们加工厂面向老百姓提供烘干加工服务,老百姓既可以将加工后的金银花带走自行销售,又可以到园区农产品收购专区让企业收购。”金银花干制加工厂技术加工人员李季介绍。
目前,南江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8.9万亩,已建成50条金银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金银花1万吨。按照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集中连片的原则,围绕“一核五片”规划布局,在海拔800米以上区域,利用田边、地边、沟边、路边及坡台地种植大窝银花,连片发展金银花产业,覆盖16个乡镇120余个村。
南江本地有句俗话说南江黄羊是喝的矿泉水,吃的百草药。
吃百草、饮山泉、利用山地生态放牧,南江黄羊品牌逐步打响,但是经过多年发展,产量却存在“汽车装不下 火车不够装”的难题。“传统放牧养殖,一个人放牧的养殖数量有限,牧场的承载力也有限。另外,放牧养羊冬天还掉肉,一只50公斤的羊过个冬就只有40公斤左右肉了。”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推广研究员张国俊说。
产业要壮大,产量必须提高。2021年9月,南江县启动实施南江黄羊倍增计划,计划用5年的时间实现“种羊扩繁、基地规模、农户收入、品牌价值、综合产值”5个方面的倍增。
“要突破土地和人力的天花板,就必须把传统放牧的养殖方式改为圈养。”张国俊说。2021年起,张国俊每个月有三分之一时间待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极牧场,研究南江黄羊圈养育肥技术,探索南江黄羊不同阶段的最优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技术。
“目前我们突破了两个90%,一个是3天存活率达到100%,另一个是断奶存活率达到95%,这是以前传统放牧方式很难达到的指标。”张国俊介绍,目前,圈养南江黄羊母羊平均产羔率由197.73%提升至210.77%,初步形成圈养南江黄羊高繁技术。同时,与川农大、省畜科院等科研院校聚焦南江黄羊良繁提纯开展了深度合作,突破种繁技术,将南江黄羊的种业“芯片”牢牢掌握在南江人民的手中,确保了南江黄羊的生产性能、品种纯度、产量品质持续提升。
据了解,为全域推动南江黄羊全产业链发展,南江先后建成了元潭笔架山、大河芭蕉溪、公山古耕等5个一级扩繁场以及石滩永祥禾、关门白果树等3个二级扩繁场,创办领办2573个南江黄羊适度规模场(户),成功实现了南江黄羊由放牧向集约化养殖转型,年养殖26万只以上,南江黄羊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领头羊”,实现养殖户户均增收3.8万元以上。
南江不靠边不沿海,农业发展“零、散、弱、小、乱”。勤劳的南江人民围绕南江黄羊、南江金银花、南江大叶茶、长赤翡翠米等优质特色产业,以“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旅游+”等模式,踔厉奋发、披荆斩棘,实现了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740元提高到2023年的17189元,在南江这片土地上绘制着属于自己的“金山银山”。
聚力文旅融合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每到周末,南江县醉美玉湖——七彩长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空气清爽,在南江华润希望乡村的篮球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团体组织的篮球队在这里展开擂台挑战赛。运动员们奋起拼搏,激战正酣,上千名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组成啦啦队,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呐喊助威,鼓舞士气。
“受贵州‘村BA’出圈的启迪,我们今年也尝试在醉美玉湖——七彩长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举办南江‘羊’BA篮球擂台挑战赛,赛址选择在华润希望乡村,每周一场,并为获奖队送上一头南江黄羊。”南江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杨维健说,主要目的是通过“以赛促旅,以旅彰文”的方式,打造我县新IP,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据了解,此次“羊”BA篮球擂台挑战赛通过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欢迎全国各地球队以各市县级为队伍或以社会团体为队伍,通过线上、线下、电话的方式前来报名参加。赛事分为五人制、三人制、1VS1斗牛三种比赛形式,并设周冠军、月冠军、总冠军,胜出队将获得南江黄羊+赞助累计金额奖金。
南江是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也是国家首批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首批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近年来,南江县以“旅居康养在南江”为主线,着力构建集“世界地质公园、5A级景区为带动,4A级景区相陪衬,天府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名宿、名导、名品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大满贯,加快形成“一极三线多点”全域旅游新格局。
走进云顶茶乡4A级景区,一排排绿油油的茶树格外惹眼。前来游玩的游客们穿梭于茶树丛中,拍照采摘。以元顶子茶场为核心,云顶茶乡建成了10万亩高标准茶园,走出了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融合”的绿色生态之路,让茶农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截至目前,在建的一期项目已完成综合服务中心、茶笺小筑民宿、太空舱民宿等工程建设;拓宽景区道路6公里、建成2座旅游厕所;高山极限运动主题乐园、玻璃栈道、景区步道、景区滑索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今年7月底部分项目可向游客开放。
新时代绘织新蓝图,新征程吹响新号角。下一步,南江县将锚定工作目标,以专业理性、务实精进、系统思谋、勇争一流的工作能力和过硬作风,加快推进南江高质量发展,如期打赢摆脱欠发达县域地位攻坚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