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珙县:多举措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2024年09月06日 11:2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6日电 (吴平华 张林)近年来,珙县着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人才是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珙县依靠人才政策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专家和技术人才留在珙县。同时,积极实施中医药对口乡镇带动提升机制,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的基层中医药人才流动模式,不断夯实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目前,全县有中医类别全科医生56人,城乡每万名居民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数达1.5人。

  据珙县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平介绍,珙县通过实施名老中医“师带徒”传承工作计划和发挥珙县中医医院作为珙县“西学中”培训基地及“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作用等方式,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补充珙县中医药人才后备力量,补齐中医药事业人才缺口。

  为缩小城乡中医药服务差距,珙县不断建立完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近三年来中医药事业资金投入逐年增长,2023年中医药事业投入额为2433.79万元,占总卫生投入的18.63%。还加大中医药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实施强基工程,其中投资0.89亿元搬迁县中医医院金河院区,建强县域中医药事业“龙头”,并在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高标准建设成中医馆,壮大基层中医药事业“枢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在强“龙头”和壮“枢纽”的同时,珙县依托新农村建设,在20个村卫生室建成能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中医阁。

  组建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专班,立足资源禀赋,推广“稻药”轮作、“粮药”套种和林下中药材种植,全县人工种植中药材28余品种,面积约3.16万余亩,产量3500余吨,产值达6000余万元。

  此外,为形成关注、喜爱、支持、使用中医药的良好氛围,珙县充分利用三微一端等媒体平台、宣传栏、展板等阵地及各类宣传活动,成立中医药科普宣传专家团队,向群众广泛宣传中医防病治病科普知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截至7月,全县累计开展健康讲座44场,义诊服务10余次,贴敷17万余人次,发放中药凉茶5000余人份,发放宣传单1万余份,惠及群众1.2万余人次。

  下一步,珙县将持续深化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中药+文化旅游”建设,不断优化升级中医药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推进中医药与餐饮服务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形成中医药与其他产业形成跨界组合的新兴产业业态,努力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