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风吹稻浪谷飘香 顺庆10.5万亩水稻喜获丰收
2024年09月10日 13:1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0日电 (张艾佳)近日,顺庆区新复乡同仁社区阡陌交错的稻田里,一株株稻谷连成黄绿相间的海洋,金黄色的稻穗在微风中泛起稻浪。

  当日,顺风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任杨熟练地操作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穿梭,将一茬茬饱满的稻穗“吞”入“肚中”,割穗、脱粒、粉碎稻草一气呵成,农户们忙着装袋、装车,正是一派丰收景象。

任扬熟练地操作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穿梭。顺庆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任扬熟练地操作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穿梭。顺庆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我们种植的品种是‘荃优967’,亩均单产为1350斤,较去年种植的其他水稻品种增加22.7%。虽然今年天气比较干旱,但是前期修建了2个拦河堰和1个蓄水池,只要抗旱搞得好,秋粮丰收没问题。”手捧着丰收的水稻,种粮大户任杨眼神里流露出藏不住的喜悦。任杨表示,近期出现连续高温晴热天气,农业用水需求较往年明显增加,全乡做了抗旱总动员,帮助广大农户、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落实高温热害防范及抗旱措施,利用一切可利用水源进行浇灌,确保秋粮丰收。

水稻丰收。顺庆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水稻丰收。顺庆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了解,今年顺庆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预计产量5.6万吨,较去年增长0.9%。要想水稻制种产业发展,除了要让土地“产得多”,还要让农民“收得快”。

  同样忙碌的还有新复乡印钟寺村4组的农户袁小东。机械化作业也为他收割水稻按下了“快进键”。

  “去年靠自己,只耕了30亩地,今年靠着‘强村公司’开了80亩地,预计年收入比去年增加6万元,这样我们搞农业就更有信心了。”袁小东表示,今年收成不错,是个丰收年。

  袁小东口中的“强村公司”是新复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由新复乡六个村集体联合社以资源、资产、资金“三资入股”组建的四川欣业强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农业机械服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农产品加工、土地整治服务、粮油仓储、休闲观光活动等。目前,公司共有农机手36名,各类农机45台。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在新复乡“强村公司”,“装备”齐全。

  “原来我们光是收割一亩地,靠人工收割就要大概2天才能完成,作物损耗也大。现在靠着这些设备,从插秧、施药到收割,80亩地很快就搞完了,实在忙不过来才会几个邻居帮忙。”袁小东说。

  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的优势体现在撂荒地整治上,引入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农业机械的运用能显著降低生产过程中化肥、水、人力等一系列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实现节本增效。

  新复乡水稻丰收景象,只是顺庆区秋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顺庆区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宜机化建设等措施,已经为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顺庆区已建立农机化服务网格28个,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9.15%。同时,通过农机化网格的建立,农机大户和能人的带动,以及农机手的培训,顺庆区正逐步构建起一个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机化服务市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