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城市价值推介暨机会清单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2024年09月12日 21:1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2日电 (吴平华 范军 陈勇波)12日,由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办的宜宾市中心城区2024年城市价值推介暨机会清单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向社会各界全景呈现宜宾的最新城市价值和投资前景,发出共建宜美家园的盛情邀约。

宜宾市中心城区2024年城市价值推介暨机会清单发布会现场。吴平华 摄
宜宾市中心城区2024年城市价值推介暨机会清单发布会现场。吴平华 摄

  世茂集团、四川邦泰投资集团、远达集团、新城控股集团等60余家国内知名房企代表,20余家银行机构、产业协会、新闻媒体参会。

  宜宾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位于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位置,是省域经济副中心、全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动力电池之都..。.诸多美誉。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3000多年的种茶史、4000多年的酿酒史,是国家重点打造的80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50个全国铁路枢纽之一;具有直接辐射吸纳3省8市3700万人的区位优势。2023年,宜宾GDP跃上3800亿元新台阶,多项经济指标和关联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连续入选全国城市GDP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首次入榜“全国数字百强市”,并被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称号。获得中省主流媒体多次聚焦、频频点赞。宜宾这座日益崛起的现代城市、蓝绿交织的产业城市、水城共融的海绵城市、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的发展活力和投资价值正在不断跃升。

 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翠屏区委书记兰宏彬致辞。吴平华 摄
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翠屏区委书记兰宏彬致辞。吴平华 摄

  近年来,宜宾加快打造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初步构建起富有宜宾特色的“4+4+4”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品质,加快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名片更加响亮。成功入选“全国活力城市百强”榜单,被世界银行咨询报告确定为21世纪长江流域最具开发投资价值的25个城市之一。

  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翠屏区委书记兰宏彬在致辞中真诚邀请海内外投资者参与宜宾生态文明建设,真诚邀请海内外投资者参与宜宾产业发展,真诚邀请海内外投资者参与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真诚邀请海内外投资者参与宜宾文化旅游发展,真诚邀请海内外投资者参与宜宾对外开放,宜宾将竭尽全力,以最优政策、最好服务、最佳环境,为来宜投资的企业保驾护航、实现共赢发展。

  “当前各种优势机遇和各类有利因素正在向宜宾加速集聚,酝酿着高质量发展的精彩蝶变,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布局宜宾、投资宜宾、建设宜宾当中来,共同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书写长江首城的美好生活答卷。”在这场政企双向奔赴、共赴美好的招商盛会中,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围绕宜宾自然生态、区位交通、产业优势、营商环境等方面,声情并茂,分享宜宾发展前景和潜在机遇。宜宾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院,从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片区规划、重点项目规划等方面全维度向与会人员介绍推介宜宾,以规划人的视野解读宜宾。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盛情推介2024年拟上市的20宗精选优质土地资源,并通过重点推介地块实景航拍,全方位展示了区域地块的现状以及未来规划。

  据了解,本次集中亮相的20宗优质土地资源,共计约3690亩,分别位于宜宾市三江新区、高新区、翠屏区、叙州区以及南溪区的核心开发区域,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畅达,开发环境成熟。其中,三江新区6宗,共计约1268亩;高新区1宗,共计约254亩;翠屏区6宗,共计约1084亩;叙州区4宗,共计约387亩;南溪区3宗,共计约697亩。其中,高新区、三江新区高铁片区、叙州区南部新区片区等宜宾“一核两翼”城市空间布局的核心区域,备受与会企业的关注。

  四川邦泰集团、宜宾远达房地产公司等房企代表先后发言,皆对宜宾城市建设发展,高效、优越的营商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将继续深耕宜宾,期待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为共建宜美家园做出新贡献。

  三江潮正涌,风好宜扬帆。当下的宜宾已实现川南经济区“半小时交通圈”,更是全面进入成都“1小时经济圈”和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正式迈入“双高铁时代”。站在更加开放的平台上,宜宾市不断彰显自身功能价值,以满满诚意和优良服务招引高能级企业和项目,扩大城市发展“朋友圈”,持续迸发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活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