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荣获全国表彰
2024年10月29日 14:3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9日电 (邹立洋)10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表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其中,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近年来,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转化利用、创新发展等方面成效卓越。

  完善非遗保护体系,提升系统性保护水平

  推进系统性保护。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以上74项,市级以上205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名,其中白酒类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居全国市州第一。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探索开展立法保护。在全国率先制定并施行首部白酒文化地方性法规《泸州市白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条例》,创建白酒历史文化项目保护名录,开展白酒历史文化遗产项目普查,推动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落户泸州。

  大力开展社会教育。在全省率先推出系列非遗专题宣传画册《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非泸州》《泸州非遗集锦》,出版《蜀韵文旅—泸州龙文化专刊》,非遗歌曲《醉泸州》获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优秀说唱奖,2022—2023年入选全省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2个,全省非遗在社区十大优秀案例1个。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强非遗普及和传播

  高位搭建传承发展平台。2024年国庆期间,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承办的“泸州非遗展演周”活动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泸州系全国首个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办展演周的地市级城市。精选酒、酱油、醋等酿造类非遗项目现场技艺展示,推动川酒、川剧走出去,深化“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印象。

泸州非遗展演周活动。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泸州非遗展演周活动。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拓宽开放合作路径。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市铜梁区签订两地龙文化旅游区域深化合作协议,与重庆市江津区、宜宾市共同举办首届巴蜀非遗酿造技艺旅游创新发展大会。

  组织非遗项目参加重庆万盛经开区、永川区等地举办的相关活动。泸州雨坛彩龙、油纸伞入展“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泸州非遗项目在亚洲文化嘉年华、摩洛哥中摩非遗巡回展、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成都大运会文化交流等活动中向全世界频频亮相。

  深化非遗传承之美。依托雨坛彩龙、“泸州河”川剧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设立非遗体验基地,“雨坛彩龙”舞龙作品《龙腾盛世》两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泸州河”川剧传习基地创排川剧《战友情》摘获泸州市第一朵全国“小梅花”。现代川剧《赤水河畔》融入古蔺花灯元素,获泸州市首个剧目类巴蜀文艺奖。

  推动非遗转化利用,赋能经济和社会发展

  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展非遗项目应用研究、共建传统工艺工作站等,全省率先开创“流动+固定非遗集市”。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3个。建成省级龙文化(泸县)生态保护实验区(首批全省仅6个),入选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4个,全省优秀非遗工坊3个。

  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入选首批全国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非遗旅游景区项目1个(全省仅8个),2022—2023年入选全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2个。建成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体验基地14个,推出非遗体验旅游线路3条。

龙舞闹元宵活动。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龙舞闹元宵活动。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推动非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出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利用八条措施》,举办四川省第四届非遗购物节主会场活动,吸引了近万市民和游客前往品鉴,线上和线下销售总额超过1000万元。举办龙舞闹元宵、苗族踩山节、龙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果展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非遗之旅宣传展示等活动,开展非遗直播购物节、非遗年货购物节等,助力文旅消费,拉动消费超100亿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