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叙州:馆校合作 培育古籍 “小小守护者”
2024年11月07日 16:3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7日电 (吴平华 陈丽 杜福平)古籍,作为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民族记忆的重要传承。据悉,自今年9月起,宜宾市图书馆联合叙州区图书馆,在北城实验小学开展了“阅无限向未来”暨“阅启未来星”馆校合作“北城学子邂逅古籍”主题课程。

古籍修复师正在为学生讲解常见的修复技巧。陈丽 摄

  近日,走进北城实验小学古籍修复课堂,古籍修复师正在为学生讲解常见的修复技巧。学生们全神贯注,依照老师讲解的步骤,小心翼翼地用糨糊轻轻地涂抹、粘合古籍纸张破损的地方。

  “我学到了很多古籍修复的技巧和知识,比如如何清理古籍、如何修补破损的纸张等。”北城实验小学学生阳杨汶淇说,“我们还可以亲自动手修复古籍,看到自己修复好的古籍,非常有成就感。”

  据了解,北城实验小学开设了122个社团和特色队,为课后服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选择,通过馆校合作开发的古籍修复课程就是其中之一。这堂于每周二开展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书画装裱、古籍修复、碑帖传拓等传统技艺,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直观地了解古籍修复技艺。

  “古籍修复课程的开发,一方面是以点带面地传承和弘扬古籍修复这项古老的技艺,让学生了解到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让孩子们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北城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郑朝君说,“同时,这门课程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筑牢了根基。”

  近年来,宜宾市图书馆和区图书馆优化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不断加强馆校合作,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崇文实验小学、北城实验小学等学校,举办了古籍装帧形式讲解制作、古籍修复体验、字画装裱体验、纸墙制作、古籍经典吟诵、宜宾泥塑等课程,授课达220课时,培训学生1.4万人次。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在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叙州区图书馆办公室主任黄巍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和整合市、区公共图书馆资源,深化馆校合作,开展更多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如开设吟诵课、拓片体验课,开展传统文化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