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雅安雨城:发展林下经济 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2024年11月14日 10:2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4日电 (刘刚 孙伟 郑胶)“这个笋子不仅大根,还很漂亮,削出来也标准得很……”目前,正是竹笋大面积上市的季节,雅安市雨城区望鱼镇望鱼村的村民们正忙着挖笋,森林可持续经营所释放的效益正在这里逐步显现。

竹笋产品。杨超 供图

  “雨城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我们采用‘国有林+集体林’联合经营的模式,并且在实施中采用了差异化的考核机制。通过森林经营试点,全区的国有林、集体林的林混结构得到了改造,达到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效果。”雅安市雨城区林业局资源保护监督股负责人代永刚介绍,近年来,雨城区深挖林中笋、树上果、地上菜等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绿水青山释放出了丰厚的“生态红利”,老百姓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2021年以来,全区培育笋用竹6.4万亩,林下蔬菜1000亩,油茶1.7万亩,产值达8400万元。

  据介绍,做大做强林下经济,不能缺好苗子、也少不了精加工。雨城区林业部门科学编制种植规程,新建育苗基地,扶持加工企业提产扩能,从“林中”到“口中”的产业链逐步完善。

  “公司今年预计收购竹笋原材料4500吨以上,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预计第一期投产以后将达到5000万以上的产值。”四川雅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磊说。

  据雅安太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彬介绍,近几年,公司年均收购山茶籽300吨,主要生产研发山茶油、茶油系列产品。2023年,公司实现出口创汇近1000万美元。

油茶丰收。刘骏 供图

  据了解,目前,雨城的林下经济实现了钱库与粮库的互通。2020年以来,全区纳入试点森林抚育5.4万亩,以国有林场为引领建成示范片5个,累计推广近20万亩,本地用工占八成,林农务工收入超3400万元。

  据悉,下一步,雨城将继续树牢“多功能、近自然、全周期、高质量、可持续”的经营理念,进一步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管理精细等方面发力,持续释放更多森林的“生态红利”。(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