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6日电 (李同周)日前,中国共产党西充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西充县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西充建设的决定》《中共西充县委关于扎实开展以案促改推进作风整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的决定》等,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改革发展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击鼓奋进,推动西充高质量发展。

推进作风整治 汇聚奋进力量
“以案示警、以案为鉴、以案促治、以案促改,此次全会提出的《中共西充县委关于扎实开展以案促改推进作风整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的决定》是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严格的标准在全县上下开展一次全方位、深层次的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步出会场时,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全会旗帜鲜明对标对表讲政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谋发展,为全县上下开展以案促改、作风整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细化了任务,对西充的发展和未来信心满满。
据了解,西充县大力开展以案促改、推进作风整治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安排部署的具体举措,要求全县党员干部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今年10月,西充县纪委监委制作警示教育片,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对照典型案例检视自身问题。片中展示的一起起‘身边案’‘身边事’,直击灵魂、令人震撼,观看后深受触动。”西充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朱阳表示,党员干部应当对照党员身份、检视党性修养;对照岗位职责、检视履职实绩;对照党纪法规、检视廉政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从而以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当前西充县正处于翻篇过坎关键期、融南发展机遇期、跨越赶超攻坚期的历史阶段,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应当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在遵规守纪中扛起使命、在恪尽职守中践行担当,以新的精神面貌展现西充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为西充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西充县委副书记陈镇表示,将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案件中汲取教训,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充的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接下来,西充将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课堂教育与现场教育、理论宣讲与实地观摩等方式,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推动纪法教育入脑“走心”。
聚焦特色产业 加快形成发展优势
“有机”,是西充农业的金字招牌;“真空”,是西充工业的亮丽名片。西充深耕有机农业20余年,发展真空产业10余年,如今这两个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真空产业和有机休闲特色食品产业先后入选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比较优势明显,发展前景无限。
自首次提出“发展有机产业,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战略以来,西充县委、县政府坚持“举生态旗、走绿色路、打有机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全县有机农业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认证面积不断扩大,生产监管不断增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销售市场不断拓展。截至目前,西充已建成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8万亩,累计认证面积16.5万亩,培育有机品牌82个,有机农业总产值达35亿元。先后荣获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首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十余项殊荣,国际有机农业联盟亚洲科研基地、亚洲有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亚洲有机产业创新发展峰会永久会址相继落户西充,“生态田园有机西充”已声名鹊起。
接下来,西充将以建设“中国有机第一县”目标,以“全域有机”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产业提质、科技赋能、融合延链、服务增效、品牌培塑、基础配套、文化培育”七大行动,不断扩大有机规模、提升有机质量、做强有机品牌,让这块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
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真空产业因技术含量高、应用场景广、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带动能力强,成为该县制造业的重要板块。近年来,为促进真空产业集群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成链发展,西充先后出台了《西充县真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决定》《西充县真空发展五年规划》《2022-2026年真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通过夯实平台建设、抓好创新驱动、做优服务保障等措施,全力打造西南最大真空产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西充已建成运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真空产业园,全县真空产业企业27家,产值达28亿元,获得专利授权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西充将持续深化与四川产业振兴集团、深圳市真空技术行业协会合作,积极延链招引真空产业链企业,推动半导体·核工业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不断提高真空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氢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现代化西充建设
隆冬时节,踏访西充城乡,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群众生活惬意、基层治理有序的画面随处可见……西充发展活力迸发的背后是全面深化改革红利的释放。近年来,西充县对标中省市各项改革要求,聚焦发展所向、群众所盼、基层所需,以改革破瓶颈、解难题,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西充积极推进深层次改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汽车汽配、健康酒饮等成长型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全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为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临江新区西充片区以推进集成授权改革为契机,围绕机制运行、园区运营等方面大胆尝试。实行“一区多园”“干部互派”“政府+基金+企业”等模式,全力打造西充经济开发区、西充产业新城、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三大功能园区。目前,三大功能园区建成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18家,先后被授予“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园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同时,为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西充积极探索创新“基金+招商”工作机制,与深圳市真空技术行业协会签订《委托招商协议》,在产业规划、技术支持、招商渠道、专业咨询、品牌塑造等方面深化合作;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监督员”制度,“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等打通束缚发展的堵点卡点;以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推进城市人居环境治理、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等措施织密民生保障网,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亟须通过实施一批具有引领性、突破性、撬动性的改革举措,破解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何鹏表示,西充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全力冲刺目标任务,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强化自主探索和创新实践,着力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力争到2029年,完成改革任务。到2035年,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西充在全面贯彻中省市改革部署的同时,立足县情实际,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划了一批具有西充特色的原创性改革举措。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队伍、大抓保障。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提出健全完善“西充农服”区域性农事服务信息平台、“智慧农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大力开展代耕代种、托管托养等服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支持县属国企与工业企业联合建设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中心,加快真空技术实验室、检测中心等平台建设……这些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鼓励基层和群众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