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资阳安岳:家门口“卫星工厂” 托起群众幸福
2025年01月15日 15: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5日电 (吴平华 周倩 潘政吉)14日,走进安岳县永顺镇太和村经济鞋面厂,只见车间内机器轰鸣,流水线飞速运转,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着。一双双灵巧的手在鞋面上穿梭,针线交织间,一双双精美的鞋面逐渐成形。

太和村经济鞋面厂忙碌的生产线。周倩 摄

  “我们是去年9月28日正式开工的。”太和村经济鞋面厂课长刘坤芬一边介绍,一边用手指向繁忙的生产线,“厂区现有三条生产线,每天的产量大约有800双鞋面。”

  据了解,太和村经济鞋面厂是利用空置的粮站建立起来的,由村“两委”出资金、场地,企业出租金的方式进行合作。此举不仅成功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实现了岗位供需精准对接,每年还将为太和村集体经济增加5.6万元的收入。

  在车间里,看到工人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现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村民蔡珍珍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边笑着说:“以前为了照顾家里,没办法出去打工。现在‘家门口’就有了工厂,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幸福感变得更足了!”

  刘坤芬说,目前鞋面厂有40名员工,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都是本村的村民。后期还要扩大生产线,需要60至70名员工。“周边有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加入我们,一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她热情地说道。

  “接下来,我镇将持续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引进更多像太和村经济鞋面厂这样的‘卫星工厂’,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永顺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厂建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出家门”就“进厂门”。在安岳县,像太和村经济鞋面厂这样的“卫星工厂”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随着越来越多的“卫星工厂”在安岳县落地生根,群众将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他们的日子也将越过越红火。(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