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6日电(吴平华 罗景萍)城市商圈车水马龙、文旅活动精彩纷呈、餐饮娱乐人气爆棚……春节假期,高县“年经济”亮点纷呈、花样频出,各部门纷纷亮家底、出大招,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促销活动,营造多彩年景、浓郁年味,点燃消费“热引擎”,迎来新春消费“开门红”。
非遗集萃 文化盛宴年味浓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高县县城中心的市政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春节非遗展示巡游活动在此拉开序幕。舞龙、舞狮、变脸、吐火等多项四川人拿手的精彩绝活亮相现场,引来阵阵喝彩,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市民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合影,共同沉浸在热闹、精彩的非遗产品盛宴中,享受着传统年味带来的无尽乐趣。

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高县以“非遗贺新春”为主题,精心策划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年味大餐,牛牛灯、秧歌、腰鼓、莲枪、花船巡游等深受群众喜爱的民俗活动精彩上演,为游客和当地民众精心打造了一个年味浓郁、热闹欢腾的蛇年春节。除此之外,还有各镇文艺汇演、群众文化专场展演、川剧、旗袍秀、全民K歌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增添节日氛围,打造热烈的新春仪式感。

“好久没有感受过这么热闹的春节了,精彩活动多到看不过来,浓浓的年味又回来了。”市民龚敏告诉记者,往年都是回老家过春节,今年城里也格外热闹,她将父母从乡下接到了城里,一起度过了一个温馨又欢乐的春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图书馆里过大年”也成为了高县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亮点活动。今年年初,高县翰笙文化体育艺术中心全面落成,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地面向民众开放,为市民和游客春节假期游玩提供了更多去处和选择。据介绍,春节期间,两馆共推出“贺新春·品民俗”知识挑战赛、雕版印刷体验活动、抽福签寻盲盒、“书韵笙香丝路寻踪”实景探秘等20余项线上线下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在浓浓书香和互动体验中增见识、长知识,共度书香“文化年”。
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营造了年味更浓、市场更旺、烟火气更足的新春喜庆氛围,集聚了人气,也为消费市场持续火热增添了动力。据悉,春节假期,高县共举办非遗展演、民俗巡游9场,乡镇文艺汇演13场,群众文化专场演出10场,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8.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消费升温 春节经济“热辣滚烫”
逛年集、买年货、观民俗、游年会……这个春节,高县“以节为媒”引来的人潮也从文旅市场辐射到了消费市场,从线下到线上,火热的消费场面烘托出浓烈的新春气息。
线下,年货集市人潮涌动,供销两旺。在高县市政广场,全新打造的“高县请春集”,掀起了年货消费新热潮。集市设置了县级产品、各镇特色产品、年货集市等专区,汇聚了高县13个镇的名优特产,茶叶、粉条、板鸭、果酒等各种年货应有尽有,前来购买年货的市民络绎不绝。
“最高峰的时候,一天卖出了600多斤粉条。”高县兰姐粉条负责人龙希兰说,为了更好地向大家推荐高县粉条,他们将传统手工粉条的制作工艺搬到了展销区,为大家现场制作粉条,并邀请市民品尝,吸引了不少市民争相购买。
线上,网络消费推陈出新,不断释放新活力。高县请春集还设置了镇长直播带货专区,全县13个镇的镇长化身带货主播,先后亮相“高县请春集直播间”推荐各镇名优特产。羊田粉条、鸭儿粑、沙河板鸭等众多农产品在直播间受到网友热捧,直播观看人数超21.8万人次,线上消费火热。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此次“请春集”从1月24日持续到2月4日,短短12天,线上、线下拉动消费873万元。
年货集市购销火热,各大餐饮店也迎来客流高峰。“整个春节期间,基本每天都是满号,根本忙不过来。”高县庆岭镇三元号农家乐负责人曾仕强介绍,随着“川南请春酒”这张美食名片愈发响亮,吃上一口地道的“请春酒”成为外地游客打卡高县的理由之一。县城内多家餐饮店同样堂食火爆,年夜饭甚至“一桌难求”。为提前锁定消费者的用餐需求,不少餐饮企业还通过美团、抖音等平台推出年夜饭、团圆饭等到店套餐,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高县的鑫洋小镇、高县夜市等城市商圈,处处灯火璀璨、人潮涌动。喜庆的红灯笼、中国结、“福”字等年饰将沿街商铺装点一新,各类年货换上喜庆包装,年味十足,打折促销活动应接不暇,加上专项消费券的“推波助澜”,市民们“买买买”的消费热情高涨。从“夜游”到“夜商”,城市夜间经济暖流涌动。各个商圈年味足、玩法多、人气旺,成为市民对这个春节最直观的感受。
传统佳节带动了火热的消费市场,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从“人从众”的热闹氛围,到购销两旺的消费场景,高县春节经济呈现出一派“热辣滚烫”的喜人态势。下一步,高县将以春节长假为样本,创新做好新一轮文旅消费项目策划,不断打造亮点精品,丰富多元体验,提高服务质量,激发消费潜能,为城市持续引流,助力消费长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