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1日电(吴平华 单华燕 高巧)近年来,珙县县委、县政府两位“一把手”在多个场合提起一个新思路:要坚持县域经济与镇域经济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市场共通,推动县域、镇域经济“齐头并进”,切实做到以“镇兴之举”推动“县强之路”。

下实功夫摸家底
自然和历史赐予了珙县“植物活化石”珙桐、距今一亿九千万年的珙县恐龙化石、“秦朝七大工程文化遗存”之一的“五尺道”、古老僰部落消亡留下的千古之谜“僰人悬棺”,加上高达13亿吨的无烟煤、3亿吨的优质陶瓷(原料)富矿,理论蕴藏量8.21万千瓦水能资源、2.3亿吨优质硫铁矿,4700万吨石英矿,可谓物华天宝、山川秀美。

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突破口就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
宜宾市镇域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后,珙县随即号召各乡镇调动镇域内各方资源,精准摸排辖区内人口、产业、用地、资源等基本情况。并在珙县镇域经济发展大会上,要求各乡镇“指挥官”上台“路演”,让众人了解各“镇域”实力,乘势而上,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真功夫找定位
要统筹好园区、基地、景点三大增量方向,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各乡镇应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思路,立足一产、壮大二产、拓展三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高全县镇域经济竞争力。
紧随其后的,是一场场“头脑风暴”一浪高过一浪:珙县底洞镇围绕镇域内蚕桑、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提出“春夏养蚕、秋冬育菇、资源开发、就近务工”产业愿景;洛表镇依托“僰人悬棺”、猪儿粑等特色品牌比较优势,立足农文旅产业科学划分“一中心三片区”,配套生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上罗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提出建设农产品加工及商贸物流服务产业园、多元化水产养殖园,具备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的作用;曹营镇依托鹿鸣茶海资源禀赋,以“春采茶、夏避暑、秋徒步、冬赏雪”为主题,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基地……在全新的发展战略中,珙县勾勒出了一条壮阔而清晰的镇域经济发展路径。
下苦功夫抓落实
在珙县珙泉镇桑枝食用菌产业基地,智能出菇房内菌香四溢,一排排秀珍菇鲜嫩饱满、长势喜人。工人们熟练地在菌棒间穿梭采摘,一筐筐菌菇被迅速运往分拣区,随后统一装袋,发往周边县区销售。
珙泉镇桑枝食用菌产业基地总投资1041万元,占地10亩,共10个出菇房。该基地采用“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运营模式,预计每年菌菇产量8万余斤,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基地深化与底洞蚕桑园区、孝儿蚕桑产业互嵌,推动实现资源共享、链式发展,目前已完成2万包秀珍菌包种植和9000余斤菌菇采摘销售,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底洞蚕桑、王家粮油、上罗稻渔(虾)、曹营茶叶加速崛起,农文旅观光游、体验游、生活游提速加力,蚕丝加工补短、畜牧水产养殖、休闲康养旅居“多点开花”……珙县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正不断提升。
当一条条新刷黑的道路向前延伸,一盏盏新安装的路灯照亮行人,一面面新绘制的文化墙播撒文明……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绿色转型和美幸福珙县”已全新起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