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txsc > 中新网四川

泸州龙马潭创新多部门联动机制 打造“统战+法治”服务民营企业新模式
2023年11月15日 15: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5日电 (王思玉)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统战部“4321工作法”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以及市委统战部“拼经济、搞建设”1+6专项行动有关部署,泸州龙马潭区委统战部创新实施“同心联动·护航龙商”行动,整合调度各方资源力量,精心搭建信息对称、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的“统战+法治”服务民营企业新模式,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共协调审理涉企纠纷民事案4069件,侦破经济案件15起,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商业区内矛盾纠纷化解率达87%,企业满意率度达90%以上。

  健全机制“向内融合”,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区委统战部、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同心联动·护航龙商”行动的实施意见》,共建服务保障龙马潭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协作机制,建立“每月沟通、季度分析、半年小结”工作制度,召开各类涉企问题及案件专题联席会28次,互相通报民营经济发展动态,分析涉民企案件纠纷态势。建立助企纾困服务机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建立区委书记、区长与企业家面对面协商和问题交办、销号管理等机制。常态化开展统战部长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共收集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568条,帮助协调解决用地、融资等问题困难552件,化解率达97%,全面畅通了政企沟通渠道,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立涉企纠纷联动协调机制。实施“涉企矛盾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发挥统一战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及时研究协调涉企重大疑难案件及重大事项。成立民营企业家法律服务工作站、民营企业法律维权服务中心、玉带河商业区“枫桥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等,采用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等模式,协调审理涉企纠纷民事案4069件,商业区内矛盾纠纷化解率达87%,企业满意率度达90%以上。

  协同共治“向前延伸”,凝聚最大合力。协同强化民主监督。联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开展民营企业“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围绕民营企业发展、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涉企纠纷解决等课题开展专项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0篇。创新“民主监督+检察监督”公益保护品牌,民革龙马潭区支部与区检察院签订《同心共建合作协议》,充分发挥民革界别在社会法制领域优势,向区检察院提供生态环境、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领域案件线索12件,检察机关立案办理11件,转化率为91.6%。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建立“同心·法律服务团”,深化“万所联万会”联系合作机制,开展“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企业活动,举办法律讲座86场次,出具《法治体检报告》126份,提出针对性建议措施295条。开展“酒麒麟”送法进企业等系列活动,建立“同心圆·双保中心”龙马潭区检察服务工作站,指派40余名检察官、法官“一对一”联系重点企业,开展“订单式”普法服务,向企业开展送法服务770余次。持续推进“产法协同示范区”建设,出台招引优质法律服务机构和高端法务人才的10条激励措施,筑牢法治化营商环境根基。联合开设绿色通道。开辟中小企业诉讼绿色通道、涉民企经济犯罪案件侦办绿色通道和畅通司法援助“绿色通道”,在立案、调解、保全、鉴定等方面实行优先办理,提升涉企案件办理效率,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26.15天,同比减少3.5天,执结涉企案件402件,侦破经济案件15起,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持续开展民企案件信用修复机制,已为54家民营企业修复信用,将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移除,助力相关企业恢复生产。

  平台建设“向后拓展”,提升服务质效。开通“服务专线”。开通“助企纾困”服务热线(3722315),实行“专班服务+三单一复”办理机制,“专班”即专人接听电话受理,“三单一复”即企业主来电登记单、分类移交单、相关部门限时办结单,确保企业咨询诉求第一时间得以答复或解决,共收集问题86个,化解问题81个,化解率达94%。开通“云上意见箱”。依托“同心龙马”微信公众号,在底部菜单新增“助企纾困—企业声音在线收集”栏目,建立问题收集、问题交办、销号管理、及时回访、定期通报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意见办理高质高效。联建宣传阵地。在区检察院创新打造“倾心·护航民营经济”展厅,通过图文结合、以案释法、问答互动等方式,帮助民营企业提高法律意识、防范法律风险。开展2023年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倾心”系列活动,组织全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参观学习100余人次,通过“专家讲解+现场答疑+测试评估”,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充分发挥各类普法阵地作用,通过“同心龙马”微信公众号、“扬帆龙马”APP、法治广场、普法宣传栏等推送1250余条涉企法律法规,广泛宣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消费者权益保护、民法典等内容,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