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txsc > 中新网四川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松潘经验”
2024年03月07日 19:0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7日电  (王宏  汪子娟) 近年来,松潘县坚持经济发展为核心、改善民生为根本、社会稳定为保障、政策宣传为要点、文化交融为纽带,致力于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全县呈现出生活和美、社会和谐、民族和睦的大好局面,2016年被确定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试点县,2018年12月成功创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后,历经五年全县上下众志成城的拼搏与艰辛求索,于2023年1月成功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松潘县民众蓝天白云翩翩起舞(资料图)。 松潘县委宣传部供图
松潘县民众蓝天白云翩翩起舞(资料图)。 松潘县委宣传部供图

  坚持统筹谋划,保证党的政策在创建中全面落实

  通过理论学习和活动开展,松潘县广大党员干部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完善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民族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完善党委统战部门领导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强民族工作部门自身建设,成立民族团结服务中心、专职配备2名工作人员,强化工作力量。

  凝聚思想共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依托红军长征纪念总碑、毛儿盖会议会址、沙窝会议会址,深入开展红色教育,讲述藏羌回汉各族群众在革命中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团结故事,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度。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打造多个的民俗文化品牌,培养非遗传承人81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扩大松潘“川西门户”“唐蕃和亲地”和“茶马互市集散地”的知名度,做大做强“民间花灯之乡”品牌,成功协助举办七届古城花灯会,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在传承中保护,在创新中交融,引导各族群众共创、共享、共传,不断提升各族群众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深化团结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松潘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拓宽互动交流渠道,紧抓“东西协作”“对口援建”等机遇,把对口援建过程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全过程,组织实施“松潘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往交流交融学习班”和“浙里石榴红桐松一家亲”青少年交往交融交流研学活动,用实际行动画出最大“同心圆”,讲好“桐松一家亲”故事,推进各族人口流动融合互局。发展是民族团结和谐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巩固的重要保障,松潘县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四片”发展布局,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发展民生事业,免费开放“三馆一厅一站一室”,15年免费教育、就业持续稳定,“医联体”建设持续深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讲好中华故事,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松潘县牢固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在平时、抓好平常”的理念,注重宣教工作“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的“滴灌式”教育。依托“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四下乡”等载体平台,组建“一团五队”,充分运用“红色土司”安登榜等鲜活的历史人物故事,深入浅出地传递“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四川省民族杂志出版社编纂出版《幸福和美松潘民族团结福地》专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对标对表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编纂《松潘同心石榴花开》创建工作纪实,与四川日报社合作拍摄《松潘,我们共同的家》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在川观新闻等媒体刊登松潘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党的领导是松潘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夯实经济基础,推动各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解民忧、排民难、厚民生,致力于实现广大群众幸福生活。大力实施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省道446松潘县川主寺(尕里台)至草原段改建工程项目通过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九黄机场成为除成都外四川又一国际航空口岸,川青铁路(镇江关—成都东站)顺利通车,进入名副其实的“铁公机”时代,松黑路、城南安置房等项目全速推进,县城过境段改线工程隧道全面贯通,4个铁路站前广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进安堤防工程、城南入城段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建成投用,岷江流域污水管网接入、县城自来水主管网改造等项目有序建设。大力发展牦牛、藏香猪、藏红花椒、高原蔬菜、道地药材等高原特色农牧产业,突出“特色农牧精深加工、清洁能源、民族文化工艺”三个主攻方向,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各族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中鼓起了“钱袋子”,不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构建起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突出依法治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面落实“联寺联僧”,结合“民族团结进步进寺庙”活动,探索寺庙教职人员参与生态管护机制,推行“寺庙+护林员”“寺庙+草管员”“寺庙+河长”“寺庙+环卫工人”四类模式,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法律政策七进”和基层法治创建,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相邻乡镇共同开展联防联治行动,各族群众在互帮互助、共建共防中相互学习、相互欣赏,交错杂居的矛盾纠纷易发因素得到了依法有效解决,全民共享共治、共护稳定的大格局初步形成,社会法治根基不断巩固、和谐之本全面夯实,各族群众在守法用法、主动创稳中实现了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共享和谐盛世释放的红利。

  组织阵地建设,构塑科学的共同体理论研究体系

  积极建设校地合作机制,签订《松潘县人民政府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立足“江源文化、茶马文化、和合文化、红色文化”等内涵,立项撰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松潘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专著(预计2025年公开出版)。统筹成立松潘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全县17个乡(镇)全覆盖成立乡(镇)“石榴籽工作中心”,122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石榴籽工作室”,组建“石榴籽工作队”,培育“石榴网格员”,为加快建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松潘实践创新”开辟新路径。协助县政协出版百年松潘(松潘文史资料)解读留贯血脉的各民族守望相助深情,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保护性踏勘疑似汉代晚期至唐代龙涸古城的马拉墩遗址(红土镇红土村一组),拓展梳理松潘地区多元民族融合历史脉络。

  创新载体形式,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长效机制

  坚持以党建引领创建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完善党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强基工程”来抓,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1办5组9制度”。制定实施《松潘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巩固创建果实,截至目前,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9个、州级示范(先进)区(单位)199个、县级示范(先进)区(单位)203个,先后获得表彰(表扬)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集体)5个、州级模范个人(集体)134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集体)325个、记三等功8人、记嘉奖8人及模范家庭100户。(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