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8日电 (吴正军)“听了老师的授课,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国家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也充分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近日,什邡市藏族居民仁本基聆听了“同心”夜校的授课后,颇有感触地说。

当天,什邡市“同心”夜校第15期大讲堂如期开讲,来自什邡市辖区内的汉、藏、羌等各族群众120余人参加听课。“以前我的汉语水平很低,刚来时与当地群众交流都比较困难,自从参加了同心夜校的‘双语讲堂’后,我的汉语水平提升很快,与别人交流也更加自如。”藏族群众卡沙木姐笑着说。
为帮助来什邡的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更加融入当地生产生活,什邡市民宗局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收集到加强和改进各族群众交流交融的意见建议30余条,“同心”夜校“双语讲堂”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家住什邡市洛水镇的回族群众丁秀琴,以前常年在外务工,后来在夜校农技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丁秀琴很快在当地的昊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主要从事食用菌培育和生产加工,月收入3700元左右。“等有了一定积蓄,我也想建一个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丁秀琴说。
为帮助像丁秀琴这样的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并帮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就近就业,什邡市“同心”夜校开设了食用菌培育、猕猴桃种植、大蒜增产等知识讲座,并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手把手传授技艺,使各族群众学本领、增才干,实现由理论学习到实践创收的蜕变。

“同心夜校就是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而搭建的平台,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黄背木耳、食用菌培育改良的‘土专家’,我将毫无保留的向各族群众传授食用菌培育技术,带动大家就业。”全国劳动模范、什邡市政协委员、湔氐镇食用菌协会理事长张文平说。
据了解,自2020年开办以来,什邡市“同心”夜校已举办15期,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受到辖区内各族群众的普遍欢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