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1日电 (汪淞)在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家乐村的梅花鹿生态养殖基地里,近400头梅花鹿或悠闲觅食、或踱步林间,基地负责人黄思碧正忙着查看鹿茸生长情况——这个由他一手打造的“鹿业名片”,如今已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地处合江县东南山区的家乐村,曾因位置偏远、发展基础薄弱,大量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村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2019年,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与统战部门政治引导下,民营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黄思碧,带着“反哺家乡”的初心毅然返乡,一头扎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探索中。
立足家乐村优良的生态本底,黄思碧精准锁定梅花鹿特色养殖赛道,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引进种鹿、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从场地规划到疫病防控,从饲料配比到市场对接,逐步摸索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增效”的绿色发展路径。经过三年深耕,基地梅花鹿存栏量从最初的数十头增长至近400头,年收益突破200万元,“鹿业兴村”的蓝图从构想变为现实。
“自己富了不算富,乡亲们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黄思碧始终牢记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先富带后富”的示范作用。基地常年优先雇佣村里的已脱贫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40余人,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也让“输血式”帮扶逐步转向“造血式”发展。
如今,黄思碧的“鹿业版图”仍在扩容。他计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探索鹿茸深加工项目,同时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市场资源,让家乐村的梅花鹿产品走出山区、走向更大舞台。
黄思碧的创业实践,正是合江县发挥统战力量、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缩影。合江县通过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统战成员的政治引领与团结服务,持续激发统战成员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