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平
“十四五”期间,四川将实施两个考古标本库房项目,一是三星堆遗址文物标本库房改(扩)建项目,拟将现有的2000多平方米文物标本库房扩建为10500平方米。二是成都市考古标本库房建设项目,拟建设总面积4500平方米的标准化考古标本库房及整理基地。

20日,在重庆市大足区召开的全国重点石窟寺保护利用和考古标本库房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记者获悉,一个合格的文物库房,尤其是存放珍稀文物(国家一级至三级文物)的库房要能控制、调节温湿度,具备基本的防火、防盗设施,人体骨骼、青铜器、玉器、石器、木器等要满足不同的存放需求,还要便于整理、研究,乃至对外展示。
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加快、“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持续实施,四川考古发掘项目增多,出土文物数量极速增长,且由于考古工作中后期文物资料整理周期较长,占用空间较大,目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现有文物库房已无法满足文物整理和科学保管的需求,急需扩建或新增库房。
根据《关于编制储备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及“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的通知》要求,四川谋划包装了上述两个考古标本库房项目。
其中成都市考古标本库房建设项目,包括扩建十二桥一区精品石质文物展示库房至1000平方米、改造原有科研楼库房2000平方米、扩建十二桥二区文物标本整理基地1000平方米、成都考古中心精品文物展示库房500平方米。
目前,项目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并在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
图片由大足石刻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