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一年多的升级改造,位于成都天府广场西侧的四川美术馆将于5月18日重新开馆,届时将有一场主题鲜明、气势恢宏的大展呈现给观众们,这就是由四川省文联主办、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美术馆承办的“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
展厅
更“养眼”也更“柔韧”
5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馆内时,展厅内,专业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件件作品挂上展墙,因为本次展览作品尺幅普遍较大,不少画框下方还要再钉两个加固的小支架。
四川美术馆展览策划部负责人冯石告诉记者,升级后的馆内展墙采用了具有一定弹力的进口软木材质,可以承受展钉的反复挤压,而厅内灰色的地板看似水泥色调,其实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橡胶,既耐磨又不易被布展过程中的磕碰损伤。再加上3500K色温的柔和灯光,改造后的展厅既养眼又柔韧,并且地板的灰色调在照片中显得十分高级,布展效果不输国际一流美术馆。
此外,展柜新换的玻璃,最大程度降低了光线折射对观展过程的视觉污染,低反光性、高透光性和高显色性,使玻璃后的艺术作品能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现。
展览
通过艺术来回顾四川工业发展史
据介绍,“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旨在以美术的形式反映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工业建设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既是四川省文联及全省美术界对四川现代工业化时代的回应和观照,同时“工业”这一新题材也是对整个四川美术创作的一次大历练和新考验。
该工程于2019年下半年启动,两年多时间里先后举行了六批次十条线路、有省内外艺术家约300人次参与的采风活动,研究确定了100个创作题目(其中重点题目53个),总共有上千名美术家参与到此项创作工程中来。工程初评收件810件,经过三轮评选,最终选出117件参展作品(含17件特邀作品),涵盖了“国油版雕”与水彩这五个美术门类。
这117件入展作品,有燃烧的钢水、蜿蜒的铁路、脚手架上的工人、迎面而来的地铁、晨曦中的铁路港……这些特色鲜明的工业题材作品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既肃然起敬又热血沸腾的感觉。“我们希望通过这场展览,把中国工业腾飞背后的中坚力量和行业精神展现给大家。”本次展览策展人崔念晗说。
美术馆三楼和四楼的两个厅则是平行展“匠心筑梦—四川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馆藏工业题材版画展”,将展出神州版画博物馆所藏的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全国版画名家创作的代表性工业题材作品。
据该展览的策展人叶莹介绍,此次展出的60多件作品是从馆藏的一万多件版画作品中遴选出来的,“这些作品,不仅从内容、观念,也从形式、媒介上体现出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记者 乔雪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