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7日电 (鲍相龙)松潘,一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县城,它是岷江和涪江的发源地,也是藏族、羌族、回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花灯)、首批中国最美县域、全国首个“人与生物圈计划”自然教育基地、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并刚刚上榜2022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

2019年以来,松潘县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统揽,以旅游供给侧结构为主线,推进县域旅游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优质发展,构建起了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围绕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松潘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松潘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优化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建立乡村旅游协会、购物协会5个。

该县还科学编制了《松潘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年—2030年)》《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松潘县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等,切实优化顶层设计,将旅游规划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规划相衔接,形成城、旅、业多规合一的发展体系。如投资8870万元,落地建成国家岷江湿地公园;投资2.2亿元,建成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天堂香谷。同时,松潘县还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政府杠杆资金撬动社会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产业超过50亿元,累计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9500万元,全面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夯实了创建基础。
近年来,松潘县立足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实际,强化资源保护利用,以活化利用为重点,不断创新推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松潘表达,为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坚实的根基。在创建中,该县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实施历史建筑修复、文物保护申报、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加快推进松潘古城提升改造,全力申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发挥民俗文化优势中,该县69个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挖掘、发现、保护和利用,打造的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大唐松州·瓮城传奇》,藏族笛厦、羌族多声部等节目走向旅游市场,既拓宽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渠道,又打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活圈,吸引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近松潘、了解松潘。

“我们县有着高规格的旅游资源禀赋,为把这些资源展示出来,松潘县扎实开展各类活动。”该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松潘县坚持以“文旅+”为引擎,因地制宜将松潘红色的长征文化、绿色的生态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与畜牧、旅游、体育、体验全面深度融合,已成功举办六届“古城花灯会”、连续举办2018年—2020年三届黄龙极限耐力赛、“净土阿坝·红色长征”汽摩拉力赛松潘站摩托越野赛等大型比赛,其黄龙极限耐力赛线路荣获2018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十佳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同时,通过举办“重塑百年威尔逊之路”中国松潘岷江源国际生态论坛暨第二届黄龙高山兰花节活动新闻发布会等方式,松潘县向社会各界推介松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并通过与浙江桐乡、成都大邑等帮扶地的品牌联创,进一步提升松潘在国内乃至国际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同时,在各类招商引资和文旅推介活动中,加大羌族多声部、回族土琵琶弹唱、藏族迪夏等特色民族民俗文化节目外出推介展演。借助各类特色文旅品牌,传播松潘声音、展现松潘魅力、打响松潘名气。
由政府牵引,通过拍摄具有松潘特色文化的作品——纪录片《松潘—川西重镇五彩古城》列入央视《记住乡愁》第七季,首部藏族女性主义题材电影《随风飘散》全国上映,斩获罗马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等9个奖项,羌族红色题材电影《红色土司》荣膺温哥华华语电影节3项大奖,黄龙五彩池更是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作为背景宣传……松潘县正不断打造独具魅力的松潘文化旅游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