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大型曲艺剧《玉石调羹》四川大剧院首演
2023年07月13日 09:5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3日电 (唐倩)7月12日晚,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创排的大型曲艺剧《玉石调羹》在四川大剧院首演。

《玉石调羹》剧照。(四川省曲艺研究院 供图)
《玉石调羹》剧照。(四川省曲艺研究院 供图)

  《玉石调羹》由国家一级编剧包德宾执笔,国家一级导演敖晓艺执导,知名作曲家顾磊、向胜担任作曲,知名舞美设计师李国伟担任舞美设计,青年清音演员吴薇主演。该剧讲述了清末民初,小脚曲艺女艺人白玉一心反抗封建思想,为能够自由独立进行抗争,最终宁死不屈,成就一曲与封建腐朽势力不息抗争的悲歌。

《玉石调羹》剧照。(四川省曲艺研究院 供图)
《玉石调羹》剧照。(四川省曲艺研究院 供图)

  “作品揭示了在妇女解放运动背景下,旧思想、旧观念在残忍中腐朽没落,新思想、新观念在血与泪中崛起的历程。”据编剧包德宾介绍,《玉石调羹》于2016年创作,作品几经修改、数易其稿,旨在突出表现时代巨变下,中国共产党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和奋斗目标。

  作为一部偏现实主义的曲艺剧,《玉石调羹》充分运用了曲艺诙谐的特色。剧中,遗老遗少们召开“品莲会”一幕将曲艺语言的幽默、讽刺发挥到极致。

  “这部舞台剧背景年代是清末民初,当时的女性正在为反封建、为自由抗争而奋斗。而白玉这个角色正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个性女性,很具有人格魅力。”剧中白玉扮演者、青年清音演员吴薇表示。

《玉石调羹》剧照。(四川省曲艺研究院 供图)
《玉石调羹》剧照。(四川省曲艺研究院 供图)

  剧目创新采用乐队进行现场音效配合,唱段创作原汁原味还原呈现传统曲艺元素。“主人公白玉本身为民国初年的曲艺清音演唱艺人,所以关于她的唱段创作都是以四川清音为旋律动机进行发挥,更加贴合剧目的时代背景。”据音乐总监顾磊介绍,除白玉外的其他角色,也均通过四川扬琴、四川金钱板等同样极具曲艺特色的艺术门类来实现人物的差异化。“剧中白玉与男主角文若峰的一段对唱中,我们集中体现了四川清音、四川扬琴两门艺术的特点,实现了不同曲种在同一唱段的有机结合,这在曲艺表演中是十分难得的。”

  舞台表现形式上,通过现代的声光电手段,呈现了更具现代审美质感的写意中国风,独具巧思的“拱门”“鸟笼”等造型,寓意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对新时代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观剧。“本次舞美,我们采用了一些简约、抽象的线条,去实现具有戏剧感的艺术化表达,意在打破观众对曲艺艺术的固有印象。”舞美设计师李国伟表示,极简线条切分的舞台,给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谁说传统艺术作品不能打动人?”来自成都观众余莉在观剧后表示,剧中呈现的对性别平等的呼吁、对女性成长的呐喊、对女性情感的表达都深深打动了自己。“《玉石调羹》激发了我对曲艺艺术的强烈兴趣,以后会持续关注下去。”

  近年来,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扎根基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生产出大型谐剧《永不落幕》、曲艺剧《山高水长》《成都家书》、四川清音《绣蜀》、小品《春风吹又生》等一批体现巴蜀气派、四川风格、中国精神的精品力作。“大型曲艺剧《玉石调羹》是落实四川省振兴曲艺工程的具体举措之一。”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次公演后,该剧还将代表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冲击国家级、省级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平台,同时开展城际文化交流巡演等多种形式的演出,用实际行动践行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