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四川日报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
2023年07月25日 09:33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进入暑期,川渝两地热门景区持续升温,游人如织。7月23日,来自浙江的王女士陪女儿开启了一场研学之旅,先在四川资阳参观安岳石刻,然后从资阳搭乘高铁到重庆,继续参观大足石刻。

  “出发前,我们一家人特地做了攻略,了解到川渝联合推出石窟石刻艺术主题游线路,就打算带女儿近距离感受一下历史文化。”王女士说,这条线路很有特色,看完后感觉非常震撼。

  川渝两地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三星堆、金沙遗址、大足石刻等一批世界级文化遗产。如何携手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充分释放发展潜力?

  去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共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提出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川渝两省市签订各层级合作协议100多份,以“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协作推进建设任务,共同推动同根同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掘,设立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基地,发起成立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巴蜀世界遗产联盟等12个文化旅游行业联盟,实现交流合作常态化、深层次、宽领域。

  两地携手推出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跨省域特色文旅品牌组合,如“宽(宽窄巷子)洪(洪崖洞)大量”“点石(大足石刻)成金(金沙遗址)”“资(资阳)足(大足)常乐”等,还联合发布世界遗产、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等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一大批知名景点串珠成线,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值得注意的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布局了一大批重大文旅项目,这意味着川渝文旅产业还将增添“新面孔”,注入新动能。

  目前,两省市正有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四川段)、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项目、石刻文创园区、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联动实施巴蜀文旅走廊旅游城市提升、旅游精品建设、红色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提升、特色旅游建设“五大工程”,梯次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完善国际化旅游服务功能。

  ●数据

  来自省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21个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9.5亿元,今年1—6月完成投资69.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61%。□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