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成都日报

今年以来,成都一批城市文化地标焕新 业态功能升级 地域人文回归
2023年12月03日 10:23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韩金雨

  12月1日上午,坐落于青羊区二环路二段的新西南书城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开业当天,西南书城接连举行多场活动,路过的市民纷纷驻足于这处书香地。

  记者了解到,仅今年以来,成都就有成都艺术中心、成都川剧艺术中心、四川大学博物馆、西南书城等文化地标焕新。这些被赋予时代印记的地标带着新面容回归,有何变?有何不变?

  业态升级

  提供多种阅读场景

  新开的西南书城坐落于蓝润摩里中心,面积有5000平方米,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图书80万种、文创产品10万种。走进店内,书香扑面,舒适的座椅、温馨的灯光以及随手可及的充电设施,每一角落都洋溢着优雅而宁静的氛围。

  谈及变化,西南书城副经理杨薇表示,书店是城市文化的灯塔,也是城市化进程中文明程度的一个符号。“‘焕新’正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新店在业态上做了全面升级,不仅提供了多种阅读场景,还做到了一步一景,充分融入在地文化,营造川派文化场景。”

  新旧更替

  让年轻人重新接近“川戏窝子”

  从城市发展更新的角度来说,文化地标的“焕新”归来是一种应时代之变的必然。新旧更替,指向了人们心中更为理想的城市面貌和生活方式。

  1999年7月,成都市第一座专业音乐厅“娇子音乐厅”迎来了第一场演出——中央民族乐团的《长城随想》。从此,这座水碾河路48号的地标性建筑,成了几代成都人欣赏高雅艺术的“启蒙殿堂”。今年,金沙国际音乐厅迎来更新迭代,全新的成都艺术中心登场。这块传承几代成都人记忆的艺术地标升级后,将会是潮流艺术与高雅艺术的交织点,是传统音乐与现代娱乐的交融地,让成都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9月,百年“戏窝子”重装回来,以前的锦江剧场“焕新”为成都川剧艺术中心,重归人们的视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焕新”不只肉眼所见的外表,还有消费模式与艺术体验。“同时,探索传统和时尚在这个舞台相遇,以各类艺术展与节庆活动,吸引年轻人重新接近、认识传统精粹之美,让‘川戏窝子’不再是老一辈的专利,更是年轻人的时尚据点。”

  文脉延续

  让美和活力在城市涌流

  聚焦于近年来焕新的成都文化地标,可以发现,从公共艺术空间到大型公共建筑,再到艺术文化街区,都以崭新的基础设施和全面的业态功能起笔,以人文精神落笔。它们几乎都从城市自身的文化土壤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既保有老成都传统的城市文化精髓,又带着新成都的开拓与创新精神,以及饱含颗粒度的个体关怀,去照亮城市文明。

  在当前城市更新浪潮中,城市如何通过文化地标焕发新活力,并实现有机更新?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戴伶认为,城市文脉蕴含着城市精神文化的积淀和沉淀,构建着城市特色浓郁的价值体系。所以在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的基础上实施城市更新,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感受文明,才能让美和活力在城市里充分涌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泽登旺姆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