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2024成都金沙太阳节将于2月8日“龙”重登场
2024年02月02日 19:1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日电 (吴平华 陈静)2009年开始,“金沙太阳节”已陪伴成都市民走过十五个年头。每年春节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以世界文明为媒,给成都人民留下了难忘的新春记忆。据金沙遗址博物馆透露,2024成都金沙太阳节将于2月8日“龙”重登场,持续到2月25日。

彩灯光影艺术展效果。陈静 摄
彩灯光影艺术展效果。陈静 摄

  今年的金沙太阳节将以“新春城市庆典,古蜀印加盛会”为主题,呈现六大展览,邀请公众赏古蜀华灯、探印加秘境、看龙飞凤舞、玩趣味非遗……一场集“文物展览、灯会、花市、演出、美食”于一体的龙年新春庆典,令人期待!

  和印加秘境一起过太阳节

  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美洲三大文明”,留下了马丘比丘等享誉世界的文化遗迹。作为本届太阳节的重头戏之一,“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已于1月10日开展。展览以来自秘鲁14家博物馆的168件/组珍贵藏品,包括木乃伊、黄金面具、猫形斗篷等极具看点的展品,搭配极具匠心的场景复原、数字展项和互动设施等,全面展示“黄金之国”——印加的发展脉络、社会生活、艺术成就和文化遗产,开幕不足一月已吸引近8万名观众。

“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展览现场。陈静 摄
“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展览现场。陈静 摄

  同时,太阳节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还将这份独特的文化体验延伸到广阔的园区,通过形式多样的活态展示活动,打造多处穿越时空的印加秘境!届时,以安第斯文明和印加文化元素为灵感的主题灯组、以秘鲁彩虹山为原型设计的大型花艺景观、随《山鹰之歌》奏响的印加风情演出、集合百余款定制文创的秘鲁文化主题文创区……不仅为观众开启一扇了解“印加”文明的窗口,更让观众可以从世界古代文明的共性与差异中,深化对古蜀文明的认知与理解,感知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魅力。

  “龙”重登场一睹龙文化盛宴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作为吉祥智慧化身的龙,如同黄河与长江,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更是连接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出土于金沙遗址的铜龙首,不仅代表着古蜀先民万物有灵的信仰,更标示着他们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共同铸就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太阳节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彩灯光影艺术展也将特设“福龙贺春”与“龙腾盛世”两大组团。高达15米的“鱼跃龙门”灯组盘踞遗迹馆门口迎接八方来客,以“龙凤呈祥”“龙宝贺岁”等大型灯组打造长约200米的花灯长廊,带来专属于龙年新春的吉祥祝福。

  此外,“龙耀中华——龙年生肖文化大联展”,也将以生肖文化与非遗彩灯艺术结合的形式“龙”重登场,带来“形、色、声、光、动”兼具的龙文化盛宴。从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龙形象——红山文化玉龙,到“龙池竞渡”水陆画反映的多彩民俗……数百幅祥龙题材的文物及艺术品影像,将向观众系统展示生肖文化的源流以及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内涵。

  百场精彩演艺体验花样中国年

  作为每年太阳节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古蜀祭祀祈福活动将在正月初一的正午开启,传递阖家团圆、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同时,音乐剧《金沙》片段、古蜀图语、传统杂技、魔术表演、狂欢大巡游……两百多场精彩演艺活动也将在太阳节期间轮番上演。值得一提的是,印加和古蜀虽相去万里,但两地先民却有着共同的太阳崇拜信仰。本届太阳节在延续往年传统项目的基础上,还将隆重推出融合太阳崇拜和秘鲁风情的特色演出活动。

  非遗是传统技艺的载体,也是千年物质文明的活态展现。2024金沙太阳节还将推出“巧匠传童心,一起向未来——金沙主题非遗作品展”。该展既有气势恢宏的匠人之作,又有充满童趣的学生作品,集中展示以“金沙”“生肖龙年”为主题的上千组非遗作品,把最纯粹、最美好的非遗技艺展现在人们眼前。此外,竹编、皮影制作、蜀绣等丰富的非遗体验活动以及儿童游乐区、金沙美食街、游园会、新春集市等,也将在太阳节期间陆续推出,为全家春节出游提供一整天的欢乐时光。

  据悉,2024金沙太阳节将从2月8日(腊月二十九)持续到2月25日(正月十六)。在此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将实行展厅园区“一票通”政策,并延时开放至晚上10点。购买入馆门票即可畅享六大展览,看世界文明、逛灯会、游花市、赏非遗、观演出……共赴古蜀印加盛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