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德阳旌阳:打造文化盛宴 邀您“花式”过年
2024年02月08日 14:1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8日电 (杨洋)2月8日至2月24日,德阳文庙、文庙广场、文庙新天地将联动开展“祈福文庙·龙腾德阳”2024德阳文庙新春游园会。新春佳节期间为市民游客奉上精彩纷呈的活动,陪市民游客过祥瑞欢乐的甲辰年。

  此次新春活动以节庆活动为契机,融文庙祈福、龙腾德阳、国潮汉服、龙年美陈四大主题于一体,集中展示新时代下德阳全新的城市形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形成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相结合的新春文化盛宴,同时激发春节消费市场,打造文庙商圈消费新场景,预计用“300+”场活动来捕捉年味、唤醒年味,遇见德阳年。

民俗表演。 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民俗表演。 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祈福文庙”,2024福运连绵所愿皆得。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正月十五,文庙博物馆将开展“祈福文庙”新春祈福礼,同时还有迎春祈福六艺体验、非遗、传统习俗体验、甲胄将军、民俗、汉服巡游、古风演艺等活动。市民游客可欣赏丰富的传统礼乐表演,还可以亲身参与各种互动体验,感受传统和儒家文化的魅力。开设新年主题集市,融合非遗手作、特色美食、国风文创等多元化商品,满足游客全方位的服务需求。此外,文庙布置了新年祈福心愿树,游客在游园期间可以在此写下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让大家过个红火年、热闹年。

  “龙腾德阳”,2024龙年齐聚尽享年味。“龙腾德阳”主题活动包括12个板块内容,涵盖龙年新春特色打卡美陈、新春露天电影节、特色年货市集、民俗非遗展、新春音乐节、文庙瑞雪兆丰年、春节游园体验、龙腾虎跃街舞大赛、海洋球波波池、捕风捉影、全民针雕、新春歌唱比赛、街头演艺等,龙年跨年文化表演全天不重样。同时,文庙广场的新春剪纸、糖画等非遗手工艺品的制作,让市民游客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舞龙舞狮表演、中国舞表演、川剧表演、神龙摆尾电音节等多种演出形式,让市民游客在精彩表演和动感音乐中尽享节日氛围,感受德阳的腾飞活力;新春露天电影节、围炉煮茶、特色年货市集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场景,让市民游客欢度新春休闲好时光,享受浓浓年味。

  国潮汉服,2024中式美学玩转浪漫。春节期间,德阳文庙广场将上演别开生面的国潮汉服盛宴,以汉服中式婚礼文化秀和寻找抖IN最美汉服网红两大主题活动,打造全新升级的汉服体验场景,为市民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国潮文化大餐。汉服中式婚礼文化秀将于2月14日情人节下午在德阳文庙广场举行,届时将呈现中式婚礼中三书六礼、凤冠霞帔、十里红妆、明媒正娶等传统婚礼仪式,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大气、古典、优雅的中式浪漫。全城寻找抖IN最美汉服网红活动将持续至2月24日(元宵节),下设四条赛道:国风乐器、国风舞蹈、国风变装和武术运动。在活动现场,参赛者将展示各自才艺角逐抖IN最美汉服网红的荣誉。无论是古琴演奏、舞蹈表演,还是华丽的汉服变装和精彩的武术演出,都将带来一场新中式汉服文化盛宴,让市民游客领略雅俗共赏的国风美学。

民俗表演。 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民俗表演。 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龙年美陈,2024趣味换装展新颜。2月8日至2月24日,德阳文庙广场将举办德阳首个大型气模组灯展,过年期间必来的网红打卡处。气模灯展组共五大主题,首先是“德宝”主题,借“孔夫子”IP形象进行延展,与孔庙文化相得益彰,让市民游客深度感受德阳孔子儒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是“龙”主题,以灵动的龙形象华丽呈现在潮趣的国风场景;“膨胀动物”主题里,各种可爱的膨胀动物气模将悉数登场,展现童趣十足的奇妙物语世界;此外,“鲜花”主题将打造浪漫花海,充分展现肆意生长的艺术生命力;“星空”主题通过璀璨的星空气模,带领市民游客感受宇宙星空的奇妙魅力。

  玩转旌阳,赶大集观灯会品美食精彩不断。春节假日期间,德阳一系列精彩文化文旅活动也将精彩呈现。正月初一至初八,2024“安逸耍德阳·新春赶大集·金螺湾集市”活动火热开集,同时在黄许镇、德新镇和孝泉镇设集市分会场,城乡联动打造一场有年味、有品质、有吸引力的新春大集;腊月二十七至元宵节期间,德阳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将持续开展18场“安逸耍德阳·百姓大舞台”2024年德阳市“春到万家”文化惠民系列展演活动,为市民游客朋友献上舞蹈、器乐、戏剧、曲艺等丰富的文化大餐;正月初一至十五,“民俗上九会·最忆是孝泉——2024龙年新春民俗游园会活动”融合民俗市集、非遗鉴赏、民俗大戏、年俗美食、游戏互动于一体,在孝泉体验千年古镇的传统魅力。此外,“龙腾盛世·璀璨德阳”第十五届德阳灯会、“金龙出海·龙凤呈祥”和海灯会的璀璨灯火将持续到3月9日,陪伴市民游客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甲辰新春。(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