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8日电 (记者 岳依桐)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是长江上游地区先秦时期文化内涵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城、古国、古文明遗址。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期间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2024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提到“三星堆的文化瑰宝”。
随着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及相关研究工作持续推进,“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正凭借其瑰丽神奇、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吸引海内外广泛关注,闪耀世界。

考古历程成果丰富
1927年发现玉石器,1934年首次发掘,1986年发现1号、2号祭祀坑,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开放,1988年至2017年陆续确认城址格局,2020年至2022年发掘3号至8号祭祀坑,2023年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保护、研究、展示工作不断推进,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2024年1月,三星堆又荣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称号。
造型独特的青铜人像、耀眼夺目的黄金面具、制作精美的玉礼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惊艳世界,展示古蜀先民极富艺术造诣的创造水平,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和多元一体发展的重要见证。
近年来,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3号至8号祭祀坑发掘期间,各类高科技的运用让人津津乐道。
通过考古发掘舱、多功能考古操作平台、应急检测分析实验室、微痕物应急保护室等各类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将实验室考古搬到了发掘现场,展现了中国考古科技手段的进步与发展。
科技的应用贯穿了三星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以及对外传播全链条,通过数字化技术,三星堆丰富的文物资源进一步“活化”。科技与考古碰撞出的火花,不断为三星堆文化全球传播赋能。
虽然成果极其丰富,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表示,尽管遗址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以及大致聚落结构等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但还有很多重要学术难题有待解决。
冉宏林介绍,后续田野考古工作将继续深入探索三星堆遗址的内部格局,包括城门、道路以及宫殿区、作坊区、居住区等重要功能区所在位置及关系等,逐步揭示古蜀先民的生产生活面貌、社会属性等信息。

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经过多年考古研究工作,三星堆遗址的分期编年体系基本建立;1号至8号祭祀坑的埋藏年代已确定为商代晚期。而以祭祀坑为代表的重要遗迹及出土文物,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之交流交融。
三星堆出土的铜尊、铜罍、铜瓿等造型源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商文化青铜器;玉璋、玉戈、有领玉璧等玉器,在河南、陕西、山东、山西、湖北等商时期遗址均有发现;三星堆最具特色的神像、面具等造型在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玉器中可找到渊源……
三星堆文化对周边文化也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影响范围东至长江三峡,北至关中地区、南到云贵高原乃至越南北部。三星堆的铸铜技术、丝绸纺织技术、玉石器制作技术等均与黄河、长江不同区域文化有紧密联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表示,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便是那些看似非常奇特的器物,比如青铜跪坐人像手持的牙璋、头上所顶的不同形制的尊,大量出现的龙形象,殷商文化青铜器纹饰等,均体现中华文明经典元素,充分说明古蜀先民拥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许丹阳也认为,三星堆绝不是一个孤立发展的文明,而与我国其他地区存在密切的文化联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与文明相伴相依,文化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令人赞叹,更令人自豪。”
文物修复“还原”古蜀奇珍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野外工作全面结束后,祭祀坑出土文物的室内整理、保护和修复成为当前三星堆遗址研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还原”的古蜀奇珍琳琅满目,“大国重器”频现,惊艳世界。
利用三维扫描、3D模型、AI算法等科技手段,经考古工作者不懈努力,3号至8号祭祀坑出土器物与1986年发掘的1号、2号祭祀坑出土器物实现完美“联动”。通过跨坑拼对,珍贵文物在数千年后得以成功“合体”,这对祭祀坑关系研究和出土器物本体研究有重要意义。

例如,由3号祭祀坑出土的铜顶尊跪坐人像、2号祭祀坑出土的铜尊口沿以及8号祭祀坑出土的铜神兽拼对而成的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由2号祭祀坑出土的铜鸟足神像、3号祭祀坑出土的爬龙铜器盖、8号祭祀坑出土的铜顶尊撑罍曲身神像、铜持龙立人像、铜杖形器等“合体”而成的铜鸟足曲身顶尊神像等,都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而三星堆的考古文保工作者们,秉承着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久久为功,行稳致远。
三星堆文化瑰宝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考察三星堆博物馆时表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
截至目前,三星堆文物已先后70余次出境展览,足迹遍布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座城市,广受欢迎。
据了解,为推动三星堆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也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中。2006年12月,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共同作为“古蜀文明遗址”项目入列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雷雨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做好三星堆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持续推进考古发掘、深入开展多学科研究、加强遗址保护和环境整治、提升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为“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努力构建中华文明的完整图景贡献三星堆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