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8日电 (海宁 王琴)中华文学艺术传承与交流学术研讨会近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
此次研讨会由西南民族大学主办,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承办,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中国语言学研究》集刊编辑部、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中心协办。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文化传承发展处处长黎红勇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广播电视台、图书出版社、学术期刊等领域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
西南民族大学校领导王伟在开幕式上表示,汉藏羌彝走廊自古以来就是承载多民族生活、迁徙及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记忆的区域,是体现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手足情深、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地方,加强汉藏羌彝走廊文化研究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藏羌彝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启涛作为会议召集人发言。他表示,要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对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开展整体性研究,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对珍稀文献的普查、抢救和整理,充分挖掘汉藏羌彝走廊文化研究的时代价值。
在主旨报告环节,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罗庆春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史诗‘勒俄特依’中‘居木三兄弟’传说与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思想探析”“四川藏羌彝走廊民国期刊分类整理与研究”“汉藏羌彝走廊多民族同源共祖神话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藏羌彝走廊藏文史料中的各民族三交研究”等主题展开了学理性阐释。
会议设置了三场平行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学者从多学科、多领域和多视角出发,围绕汉藏羌彝走廊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等多个议题进行讨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