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绵阳梓潼:非遗文化进校园 传统文化润童心
2024年06月03日 16:4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3日电 (林忠伟)连日来,梓潼县黎雅小学竹编作品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前去观看。据了解,竹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雅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将竹编技艺学习列入学校传承非遗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聘请本地民间竹编艺人担任校外辅导员进行技术指导。

黎雅小学校园艺术节现场。 梓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黎雅小学校园艺术节现场。 梓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通过学习竹编技艺,让我感受到传统非遗的魅力。竹编编织非常困难,但也很有乐趣。今天我编织了一个简单的小竹篓,很有成就感,我非常喜欢竹编这种艺术,它给我带来了快乐。”黎雅小学学生石浩宇说。

  在校园艺术节上,非遗“黎雅盐包蛋”“竹编”“高跷狮灯”等分别以情景剧、舞蹈等形式进行演出,让师生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我非常喜欢这些非遗节目,它们都很有各自的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从小学习非遗技艺,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黎雅小学学生彭莉说。

  “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旨在让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断代,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创造,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获取更多的知识。”据黎雅小学校长谢艳介绍,黎雅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学校开设了非遗课程,并借助学校乡村少年宫,开展日常学习与传承,做到传承常态化。

 非遗文化进校园。 梓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非遗文化进校园。 梓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梓潼县从丰富传承形式、拓展传承阵地、强化传承保障三方面着手,深入实施非遗进校园工程,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各校通过建立非遗传习所,开设非遗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传授非遗知识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学生艺术才能,全力打造文化艺术特色学校。目前,梓潼县已经挖掘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0个,建立洞经古乐传习所、马鸣阳戏传习所、大新花灯传习所等非遗传承基地5个,拥有非遗传承人49名。(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