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锔瓷技艺”成都展演 民众感受非遗之美
2024年06月08日 15:4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8日电 (唐倩)6月8日,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为主题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端午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艺宣传推广系列活动——锔瓷技艺体验与展演活动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锔瓷技艺体验、非遗展演快闪……各类非遗文化活动的举行,为民众呈上了为期三天的端午文化大餐。

   活动现场。(成都自然博物馆 供图)
活动现场。(成都自然博物馆 供图)

  据悉,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成华区文管所、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博物馆)、成华区文化馆承办,旨在提高大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修复的技术,修复好的瓷器,不影响实用性,更添几分观赏性、装饰性,别具美感。中国有句俗语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锔瓷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2020年“锔瓷技艺”成功列入成都市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11月,该技艺列入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活动现场。(成都自然博物馆 供图)
活动现场。(成都自然博物馆 供图)

  活动现场,大人孩子纷纷争相参与,零距离感受到了锔瓷技艺的神奇。“锔瓷把破碎变成美的艺术,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也传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专程带孩子前来体验的市民黄先生赞叹道,本次活动通过活态展示和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真实体验到这种专门给瓷器打补丁的传统手艺锔瓷的魅力。

  活动期间还推出了“文物是怎么被发现的”特别展览,将挖掘工具、挖掘现场视频、挖掘出土文物进行展示。除了锔瓷修复体验,成都自然博物馆内的互动活动可不少。此次活动主要分为活态展示、主题展览、技艺展演三个板块,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举办“锔瓷”修复技艺活动、“文物是怎么被发现的”展览、非遗技艺展演快闪活动、绿色星球科普系列讲座-端午节的起源与演变、端午香包手作DIY体验活动等多场精彩活动,民众不仅可以在活动中了解“锔瓷”的故事,同时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表演,让端午节充满文化味儿。

  当天非遗技艺展演快闪活动人气颇高。“百花争艳”戏曲表演,引来观众们阵阵叫好声。“非遗又好看,又有趣!”孩子们坐在父亲马马肩上,看着表演,嘴里经不住发出感慨。值得期待的是,在接下来的6月9日、10日,“莲风清韵”杂技表演、“欢乐熊猫”杂技表演的快闪活动将在馆里继续上演。

  “真正的创新不是拒绝传统,而是找到新的方法来继承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被传承下去,同时也需要融入当代生活,满足当代人多元的文化、生活需求。”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以创新的形式,让观众近距离体验破碎的瓷器‘化型重生’,欣赏精彩绝伦的技艺展演。希望能通过本次活动,促进古老非遗融入当代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